我眼中的老家十年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忠庄街道幸福村 令狐菲

又是一年深秋时节,稀稀落落的几场细雨送来阵阵凉风。年少时的这个时候,我总会回到乡村老家,在田野上奔跑,在溪水旁撒欢,让成长的足迹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之上。凉风将我的思绪拉回到那时,零零散散的记忆在脑海中浮现,这十年老家发生的变化逐渐变得鲜明起来。

“舌尖”上的十年,从“节衣缩食”到“丰衣足食”。

记得年少时回到老家,总喜欢走家串户,看到邻里乡亲们在做饭时对每块肉的用途都要“精打细算”,肥肉用来炼油,瘦肉用来调馅,边角料都能有大用途。十年后,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带动了村里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老家特有的刺梨、李子全部实行产业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提高了良种率,卖上了好价钱,村里的绿壳“土鸡蛋”也受到青睐,供不应求。收入提高了,老家乡亲们的餐桌上也就此发生了大变化,四季果蔬轮番上桌,鸡鸭鱼肉时时有,吃肉不再“抠抠搜搜”,还开始讲究多吃绿色食品,追求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

“起居”中的十年,从“乡野老房”到“整洁新屋”。

年少时常听外公讲,老家的房屋是他们亲手一砖一瓦砌成的。老房建在山顶上,青砖瓦顶,是村里最远最高的一户,经过好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已难免显得破旧。那时候,老家的电压还不太稳定,停电后的夜晚常与烛光相伴。十年后,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完成,电力输送更加稳定,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每到夜晚村里星星点点,热闹非凡。不仅如此,得益于脱贫攻坚政策,包括我家在内的许多“乡野老房”也在村里的支持和帮助下整体翻修,变得整洁便利,乡亲们不禁感叹,现在的房屋不仅有水有电还有WiFi,让日常的生活起居更加舒适、舒心。

“脚步”下的十年,从“蜿蜒坎坷”到“宽阔平坦”。

犹记得年少时,每次回老家需要先坐摩托车到山脚,然后再慢慢从山脚步行爬上去。那时候,上山的路还是黄泥路,晴天尘土漫天,雨天泥泞坎坷,一路蜿蜒盘旋,无论晴天雨天行走都不方便。十年后,受益于贵州农村公路“村村通”政策,村里的道路硬化工程完成,线路优化、道路拓宽、公交普及,乡间小路摇身一变成为了“时髦”的双车道公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乡亲们不仅可以乘坐班车到镇上赶集,还能足不出户就收到网购的快递,家乡的小山村再也不是那个封闭的小山村,乡亲们与世界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多。

“精神”里的十年,从“枯燥无味”到“丰富多彩”。

以前,村里还没几个人有智能手机,打电话常常需要跑来跑去找信号,乡亲们长期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晚上看看电视就是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文化娱乐活动较为匮乏。十年后,老家每家每户都普及了智能化电子设备,手机信号变满格,电视频道更丰富,许多乡亲还学会拍视频发抖音,与网友分享着乡村生活。不仅如此,镇里还建设了一所老年大学,开设了书法班、太极班、歌唱班等课程,村干部到村宣传时常说,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也不能落下,鼓励村里的老人们都去参加。乡亲们不禁感叹,没想到干了一辈子农活,一把年纪还能上舞台唱唱歌、打打太极。

回望老家生活的十年变化,心中不免深感触动。如今,作为一名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的驻村选调生,我与乡村的缘分仍在不断延续,踏着向光而行的乡村振兴之路,我将用青春书写和迎接家乡下一个更好的十年!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10-03
下一篇 2022-10-0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