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不应成为基层负担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基层开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工作方案》后,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更加积极了,但有的调查研究“嫌贫爱富、舍远求近”,有的调查研究虚头巴脑拿不出实招硬招。为迎接上级调研,基层一把手成了“陪调”必需品,“迎调”成了基层新负担。这种调研日益成为基层的新负担,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重复调研增多。有报道称,一个乡镇一年有500多批次领导前来调研,平均每天就至少有一拨领导调研。有些领导下基层调研提前通知村里面做好准备,到了村里面就是开个座谈会,然后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基本不与群众接触。这种为了调研而调研,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增加了基层的负担。

二是工作留痕过重。收费站免费送饭被质疑作秀摆拍、干部慰问困难群众进门就要拍照、各类检查台账厚实就是工作达标……不知何时,留痕成为了工作的常态,本应是基层总结经验、提高服务的手段变成了开展工作的负担,本应是察民情、集民智、解民忧的调查研究变成了“花式作秀”的打卡拍照,工作留了痕却丢了心。

三是解决问题偏少。中部某省相关部门曾选取6个县区作为样本,对比发现,2018年,中央和省、市级到先进县区的调研平均数为71次,到落后县区的调研平均数为20次,两者相差51次。导干部选择调研课题时挑肥拣瘦,对成熟的、完善的课题重复调研,而对全新的、有挑战性的课题则少有问津。

目前在基层,有了诸如为调而调、研而不调、只调不研、研而不实等形形色色的假调研、调假研,没有真正做到扑下身子、求真务实。针对基层调研领域的怪象,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一是将调研活动更多安排到偏远、落后和问题困难突出的地方,调研成果及时反馈当地政府,加强成果转化,务求解决问题。

二是多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调研,建议上级调研时更多采用不打招呼、直奔基层的方式开展调研,不要总想着要地方陪同。

三是明确各级领导陪同清单情形,更好地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

四是建立基层调研评价反馈制度,供上级掌握每次调研的实际情况,并作为调研干部作风和能力的一项考察内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田兆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25883.html

(2)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 2023-06-1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