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斗争,方显英雄本色——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四专题专门论述了坚持敢于斗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这一专题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斗争精神》等四篇重要讲话。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经历了漫长的斗争历程,始终坚持敢于斗争的精神,取得了众多辉煌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是一部充满斗争的历史,而敢于斗争的理论问题也一直贯穿于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面临着严峻的斗争环境,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面临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双重压力。党的创始人们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革命斗争来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程中,敢于斗争的理论问题首先表现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于革命斗争的坚决支持。

在长期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敢于斗争的理论问题体现为对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实践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在这个历史时期,敢于斗争的理论问题表现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入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任务,敢于斗争的理论问题在这个历史时期体现为对于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完善。因此,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敢于斗争的实践问题,不仅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敢于进行革命斗争:从革命初期的秘密组织到红军游击战争,再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始终敢于斗争,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也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对错误的坚决斗争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左”倾错误,还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中国共产党都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并迅速进行调整和改正。

除此之外,敢于斗争的实践问题还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积极解决能力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胜利后,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挑战。然而,中国共产党凭借着敢于斗争的实践精神,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问题,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从农业合作化到大跃进,再到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正是因为敢于斗争的实践精神,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不断取得革命的胜利。

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也是其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就是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勇于坚持正确的道路。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敢于斗争的精神,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在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才能在艰难险阻中不断壮大,才能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横眉冷对千夫指,这是敢于斗争的人的精神写照。他们以冷静的态度,坚定地面对各种质疑和指责,他们不为外界的声音所动摇,只会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他们的勇气和毅力,将为他们赢得尊重和成功。敢于斗争的人,心中燃烧着一团炙热的火焰,于我而言,这团火焰便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都可以成为敢于斗争的人,我们应该向中国共产党先辈们学习,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不仅要在言行中践行初心和使命,还要将其落实到本职工作中,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领悟其中的斗争智慧,在面对逆境时,要主动迎战、坚决斗争,不怕冒险,锻炼胆魄和意志,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武汉市汉阳区委组织部  左可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887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37940.html

(0)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 2023-08-22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