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调查研究还需“将心比心”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调查研究,要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广大百姓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作为党的“传家宝”,调查研究是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是履职尽责的“必修课”。要想研之有物、研之有据、研以致用,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至”基层,学会与群众将心比心、交心换心,方能真正摸清社情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要常怀同理之心,躬身入局察实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也是调研民情、民心、民意的“数据库”。要想在基层“调”有所得、“研”有所获,关键是要打破干群间的陌生感、客套感、距离感,让群众敢于、愿于敞开心扉,吐露心声。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力戒“作秀式”、“盆景式”的调研,避免与群众之间的“心墙隔阂”越筑越高。要常走田间地头、百姓屋头,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百姓“拉家常”“听民意”“话发展”,当好群众家长里短的“贴心人”。要保持同理之心,时刻扪心自问、自我审示,反思调研的方式是否恰当、问题是否精准,以真诚真心让群众打开“话匣子”、掏出“心窝子”,真正找出基层问题、百姓诉求。

要深怀为民之心,设身处地谋良策。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党员干部要始终铭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开展调查研究不是为了“造势一时”,而是“造福一方”,不是“蜻蜓点水”,而是久久为功。要通过调研“把脉问诊”,找准问题症结,提出“良方良策”。对于发现的民生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党员干部要念好调研“五字诀”,找准方法、打开局面,通过问政问计问策于民,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有机整合起来,确保研究制定的对策不虚、不空、不偏、不脱离实际,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从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满怀责任之心,真招实策见成效。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实效是检验调查研究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实”字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因此,在调研成果转换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的工作做法,力戒“雨过地皮湿”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避免将调研报告做成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空中楼阁”。为此,党员干部要将调查研究作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抓手,面对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挑战,要始终秉承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时刻把为民服务的责任扛在肩上,把百姓难事当成“自家事”、“份内事”,真心实意、真抓实干、真招实策地推动问题解决,跟进整改落实,真正将“调研问题清单”转化为“民生成果清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565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43905.html

(1)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 2023-09-2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