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 的调研报告

基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有效载体,是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运用科学理论提高思想道德觉悟、指导生产生活实践的创新举措,是打通宣传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依托。基层要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这个阵地,宣传宣讲好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开展好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整合各类志愿服务资源,及时收集群众诉求,发挥群众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连心桥”作用。

一、“五聚焦”完善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资举措

一是要聚焦阵地站点建设。基层各村要保障站点建设全覆盖。因村制宜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放须知、免费开放公设施公示,保障站点基础设施、制度建设完备。其次,需要有效盘活阵地资源。建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信息台账,保障每村至少一名专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人员,指导各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多类型活动,并依据《免费开放公设施公示》,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排练厅等场所免费公开。各村(居)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图书阅览室等场所,群众可就近就便使用文明实践阵地。

二是聚焦组建志愿队伍。首先,需组建专项服务小组。积极发挥基层妇联、团委等组织作用,组建抗旱救灾、普法讲解、扫黄打非、移风易俗、妇女维权、关爱儿童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其次,提高干群协同参与度。组织机关干部、“五老”人员、返乡创业人员、乡贤、本地村民参与志愿者服务。然后,持续提升队伍水平能力。开展“文行为明劝导”、“垃圾分类”、“扫黄打非”等多项专项培训,从建立健全志愿者管理机制、志愿者的职责、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志愿者服务对象以及志愿服务的意义、业务知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着力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服务意识和团队凝聚力。

三是聚焦宣传理论精神。多措并举,开展宣讲活动。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专题,志愿者队伍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村组、社区,摆放展板、张贴宣传标语、发放折页,开展好理论“大讲堂”,全面提高群众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各项民生政策知晓率。“党建+宣讲”,创新活动方式。结合党员冬训行动,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书记讲坛”,由“关键少数”带头讲起、先讲一步,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本地特色惠民服务、文化生活、产业发展、民生实事、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讲解,为各村百姓带来一堂堂思想盛宴、理论大餐。破解难题,提升宣讲员素质。针对宣讲员素质不高等问题,选派政治素质好、政策理论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干部和党员组成宣讲员,推动宣讲队伍进企业、进校园、进村社,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定期开展宣讲队伍专项业务培训,以传帮带、老带新的方式培养一批理论知识扎实、讲解思路清晰、双向互动参与的新时代宣讲队伍。并在活动后期,做好总结反思,相互交流讲解技巧,不断提升宣讲员业务水平,形成培养闭环。

四是聚焦培育时代风貌。治理不良习气,营造文明乡风。针对诚信缺失、天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问题,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开展无神论宣传、矛盾调解、禁毒禁赌等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治理红白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气,营造文明乡风。同时,加强监管力度,各村成立整治“无事酒”的纠察队,与镇业务办公室协同进行无事酒劝解,以坚决的态度对“无事酒”零容忍,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引导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监督治理。引导向善向好,弘扬正能量。制定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形成“比学赶超、争先恐后”的良好态势。通过设立“红黑榜”,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领村民在志愿服务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全面激活基层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五是聚焦打造品牌项目。首先,密切关注群众需求。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贯通,对接百姓需求,打造特色品牌项目。围绕群众“点单”,实践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实践所“验单”的工作法,开展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有认同、真点赞、愿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着力于用志愿服务品牌引领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提振群众精气神,提升群众满意度。其次,项目保质保量完成。以“一月一主题”志愿服务模式,定期开展清扫村庄、农家读书会、电影下乡普惠性志愿服务项目;联合妇联,开儿童关爱服务,慰问老人等特惠性志愿服务项目;按照季度特点,开展抗旱救助、森林防火、送水入户等应急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后,形成项目品牌机制。着力于总结出一批反响良好、项目成熟、服务精准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持续在辖区内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为志愿服务注入强大动力。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志愿服务对象覆盖面不够广,志愿活动内容、领域较为单一。二是群众参与志愿活动主动性较为欠缺,未能将志愿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需要及时调整,进一步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水平。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健全因地制宜的制度机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要持续修改完善志愿者管理、培养的制度机制,完善群众广泛参与、服务机制健全的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同时,要加强与镇社会保障服务所、乡村振兴办公室等办公室的联动服务,保障各级各类志愿活动有组织、有制度可依靠。

二是打造特色鲜明的亮点项目。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推动志愿项目实现常态化(每月特色、每月主题)、长效化(持续创新、贴近实际)、精细化(精准定位、多种群体)、品牌化(聚焦“特殊群体”、特色服务),持续加强志愿品牌项目策划、设计和组织,努力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基层样板”。

三是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要持续发挥党员干部、志愿者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更多群众积极参与。同时,积极发挥共青团员、中老年志愿者的时间优势与“传帮带”优势,营造“人人知晓、全民参与”的氛围。着力提高各类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参与感、获得感,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理念深入人心,共同为创建文明村镇贡献一份力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黄苗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51917.html

(0)
上一篇 2023-10-31
下一篇 2023-10-3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