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绣花功夫 促基层善治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复兴镇充分捏好法、德、人、文这四根“绣花针”,不断在实践中精进“绣花功夫”,推动基层治理向上向好向善发展。

法治建设”夯实乡村治理新基础。法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自上而下的“硬治理”。乡村基层治理落实“法治治理”制度,定期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重点群体及人员排查。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开展法律讲座、法律咨询等服务;建立实行调解员制度,促进群众反映问题得到依法公正解决;抓实抓好普法工作,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法律知识宣传,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打通法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德治建设”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以全面提升改造村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站建设。细悟“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初心,掌握“人民至上”的真正要义,以精细化服务造福群众。2023年以来,复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积极探索村民小组“网格化+微治理”积分制管理新模式,创新提出积分制“五个一”工作法(一套积分奖惩规则、一套积分兑换规则、一套积分认定台账、一套积分兑换台账、一个积分超市),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乡村治理方式由“任务型”转为“激励型”,唤醒群众“主人翁”意识,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复兴镇始终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做到“一个党支部一个党群服务点,一个村民小组一个党建子网格”,从持续深化网格化管理着手,构建纵向到底的精细化党建工作体系,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网格中,按照“就近、灵活、有效”的原则,对网格事务包干负责,实现“小网格大融合”,不断提升基层党建的组织力、凝聚力和覆盖力,进一步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心贴心。通过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继续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心一意帮助群众致富,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入开展“两个务必”的教育,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为群众”的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使农村基层干部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在感情上心系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继续坚持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继续健全和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切实做到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

“人才建设”打造乡村治理新面貌。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古有周公一饭三吐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终得天下;近有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疾呼求才以解内忧外患之局面。当代基层治理更要打破人才“困境”,做好基层人才“选、育、用、管”,做到知人善用、科学选拔、培养人才,壮大建设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增强凝聚力、引领力、行动力。复兴镇配合县级领导,响应人才招募政策,向青年群众抛出橄榄枝,加强人才回流,为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培养储备人才。

“文治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新效能。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因地制宜,立足乡村实际,把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农民发展需求等结合起来,汲取城市文明及其他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释放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美向善,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乡村治理智能化水平更高,为基层治理赋能添彩。

(内蒙古五原县复兴镇人民政府 杨皓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零纪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dfdt/163502.html

(0)
上一篇 2023-12-25
下一篇 2023-12-26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