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莫让错别字成为“拦路虎”

山东省惠民县孙武街道党工委 张俊利

日常公文写作中,错别字是绕不开的一道墙。公文中出现错别字,往小处说影响材料质量,往大处说影响工作推进。如何避开错别字,让文章摆脱“低级错误”,是党员干部不可忽视的一个话题,要高度重视,综合施措,让错别字“无处可藏”。

第一招,从源头管起,“多学”确保来源明确。写材料的同志都有这样一种体验,文章中的错别字,如果从一开始就出现,或者是在第一次核对中没有被发现,之后就很难被找出来。因此,要严格把好写作第一关,守好第一道门,让错别字无机可乘。要树立“开写即对”的理念,用心用力写好每一个字词,从源头上“消灭”错别字。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及时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上级文件政策、外地先进经验,及时掌握相关名词概念、本地基层情况、本单位工作进展,做到心中有数、笔下无误。要养成深究一层的习惯,尤其对于那些新兴领域、最新提法,要俯下身子学习研究,确保学得会、写得对。

第二招,从细节做起,“多问”确保信息准确。文字工作人员负责综合性材料比较多,但平时参与具体业务工作较少,往往会出现“内容肤浅”甚至“概念偷换”,导致出现错别字,让人看不懂、摸不透。对此,要善于“自我提问”,说法对不对?用词准不准?是不是多音字?用在这里是不是合适?在自问自答中找到正确答案。要加强与各科室、相关部门对接确认,对于拿不准的概念、字词,要通过查阅资料、与专业人员沟通等方式,真正搞清深层渊源、规范用法。工作常新,写作也要同步跟进,切忌“复制粘贴”“拿来即用”,要针对最新情况、最新变化,撰写“最新材料”,确保每一篇材料的遣词造句、数据事例无差错。

第三招,从校对抓起,“多读”确保用词精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写材料找错别字也同样如此。写材料最忌讳“一写了之”,事后校对至关重要。要坚决摒弃浮躁心理,发扬“啄木鸟”精神,把“自我纠错”当成一种乐趣,综合采取默读、朗读、对比读等方式,静下心来从头到尾多读几遍,在不断找错纠错中,提升文字表达精准性。要善于发挥身边朋友、同事作用,采取“一读一听”“一读多听”等模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查摆,对于发现的问题,立说立行即知即改。对于非急用材料,还可采取“冷却法”,放上一个晚上或者一两天,再来重新校对,或许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面对错别字,不能熟视无睹、放任不管,因为关系着日常习惯、工作作风,更关系着工作质量。党员干部要自觉练就“挑错”的火眼金睛、“纠错”的立说立行,才能在不断改正“小错误”中做好“大事情”。

(0)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