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的“苦日子”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委组织部 刘思雨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肯定年轻人“自找苦吃”的精气神。“自找苦吃”精神与我们党艰苦奋斗精神一脉相承。青年干部在生命里最旺盛的年纪,更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好好过过“苦日子”,经受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让肯吃苦成为“座右铭”,在磨砺中练就“硬本领”。

坚定“不怕苦”的信念,敢于过“苦日子”。一个“敢”字看心态担当,一个“苦”见价值取向,青年干部要始终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这正是支撑着“自找苦吃”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趁年轻时敢吃苦便多吃苦,“受苦的报酬是经验”,青年干部要在一桩桩、一件件“苦差事”中提升自我,为今后的工作与生活积累经验。1969年,15岁的习近平成为梁家河一名知青,他敢于吃苦、直面困难,积极主动走近群众,在梁家河“关关难过关关过”,成为乡亲们眼中什么活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的好后生,也厚植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青年干部要在磨砺和锤炼中增进智慧、增长见识、稳固根基,在挫折和困难面前英勇冲锋、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将困难之“苦”转为担当之“乐”。

锻造“能吃苦”的意志,甘于过“苦日子”。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廖俊波、黄文秀……在这些优秀党员干部的“成长故事”中,都是“苦中苦”的环境、“难上难”的任务、“远又远”的目标,但最终都折服于“能吃苦”的意志。青年干部要常有“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用心谋事、精心干事、专心成事,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和“于无声处勤磨练”的劲头,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次“烫手山芋”,扎根基层努力生长,在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一线增长才干。毛泽东同志曾说:“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经济发展了,有条件讲究仍然约束自己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共产党人就是要做到难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党员干部蜕化变质、违法犯罪越来越年轻化,往往正是从讲排场、比阔气开始的;一些人信念动摇、思想颓废,也往往是由不愿过苦日子发端的。如今,虽然生活条件有了根本性改变,但“红米饭、南瓜汤”所代表的“苦日子”里蕴藏的精神力量,是任何山珍海味所不能代替和比拟的。

练就“战胜苦”的本领,善于过“苦日子”。“自找苦吃”,不是盲目吃苦,而是知道该吃什么苦、怎么吃苦,蹲过的苗,根扎得更深,叶长得更茂,对青年的成长来说也如此。青年干部要主动到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学会俯下身子沉到那些过“苦日子”的群众中去,在不断为群众办实事中弥补知识空白、经验盲区和能力弱项,增强“战胜苦”的看家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脚步遍及所有村庄,“能吃苦”是好品质,但想要善于过“苦日子”,只有沉到一线去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在过“苦日子”中有所收获,才能不白白浪费“苦功夫”。青年干部要常到群众家中“拉家常”,走在田间地头“接地气”,钻进荆棘丛里“硬皮骨”,穿上不怕磨的“铁板鞋”,练就“战胜苦”的本领,才能知道如何过“苦日子”,并发现其中的奋斗之“乐”。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党章明确要求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广大青年干部不要畏惧“苦日子”,有苦才有乐,苦与乐是辩证统一的,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能吃苦才能在苦后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不忘吃苦,才能苦尽甘来。

(0)
上一篇 2023-05-13
下一篇 2023-05-1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