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组工干部的“留余”智慧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委组织部 刘轶凡

年轻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往直前,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慷慨激昂。年轻无畏,自带锋芒,然盈满则亏、过犹不及,正值黄金时代的年轻组工干部不妨多一些“留余”的智慧,敢于作为而不放肆,积蓄能量而不张扬,用沉稳内敛、低调谦逊涵养组工干部之“魂”。

“留余”是大格局,“甘”当头,为他人喝彩。组织工作是无上的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组工干部最不该有的就是“一枝独秀”“风景占尽”的念头。“留余”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坦然胸襟,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也是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拿捏好分寸至关重要。与其说“管”,不如说“服务”。要摆正自身定位,不嫉贤、不逾矩,以识才的眼光、容才的雅量,搭最稳的“梯子”、做最鲜嫩的“绿叶”,当好组织的“服务员”,让更多人才崭露头角站上“C位”。用“标配”的“火眼金睛”知人识人,不吝啬由衷的赞美和鼓励,全力以赴扶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上马”,甚至再“扬鞭”送他们一程。退居“幕后”是常态,更是彰显职责使命、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选择。“功成”常不在“我”,但“功成”之人识别于“我”,这绵绵不断的“薪火相传”也未尝不是一桩成就。

“留余”是高境界,“公”为先,以人民至上。从融进组工“大家庭”的那一刻起,“人民”二字就深深烙印在每一名“组工人”的心中。一场艰苦卓绝的大考,让“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再次震荡华夏大地。组工干部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公权力”的形象,在个人利益与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自觉秉持人民立场,以“无我”的境界让利于民,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我自长贫甘半饱”是组工干部为民情怀的生动诠释,情之所系,行之所至,让出几分利益,成就的不仅是组工干部的高风亮节,更展现了各级政府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的决心和勇气。“让利于民”是无私,也是“党性”最强“组工人”廉洁自律的内在要求。“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细枝末节的微腐败往往最终成为大祸害,在纪律规矩面前组工干部必须身先士卒作表率,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决不给腐败侵蚀留半点空子。

“留余”是拓视野,“学”作器,夯立身之基。夙夜在公、宵衣旰食的奋斗姿态需要广阔的视野来“加码”,组工干部要以“留余”的视角审视自己,及时调试工作与学习的节奏,从案牍劳形中挤出充足的学习时间,拓宽工作的眼界和思路。理论知识难免枯燥,体制内也不乏对政治学习不“感冒”、却沉溺于博人眼球八卦新闻的“伪”干部。政治理论学习不仅是组工干部需要培养的兴趣爱好,更是修炼党性、提升素质、拓宽视野最有效的“神器”。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学习作为党员干部的“自然属性”,容不得片刻的懈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业务精湛依赖于自我加压不断学习。组工干部想要揽下艰难的“瓷器活儿”,就要有过硬的“金刚钻”。要善于当好学习中的“苦行僧”,在忙中学、干中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刻苦钻研,用孜孜不倦的学习弥补年轻的阅历不足,练就过硬的本领。

“留余”并非佛系,更不是当“差不多先生”的借口。“满桶”易洒,广大年轻组工干部要用“留余”的方法论,张弛有度,取舍有节,让青春在平凡组工岗位上熠熠生辉!

(0)
上一篇 2020-06-17
下一篇 2020-06-17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