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唐菊兴:绘制高原采矿“藏宝图”

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凤凰乡青港村选调生 李子豪

满目冬韵的大地上,阳光为全国各地奋斗的党员干部们送来冬日温暖。12月21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8》专题节目如约而至。受邀党员之一的唐菊兴院士,28年来坚持奔波在海拔5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生命禁区,始终以为国家找到更多更好的地质矿产宝藏为己任,谱写了开发西藏、稳定边疆、民族团结的壮丽赞歌。如今,第二批主题教育临近收官,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唐菊兴院士奋战高原、寻矿报国的奋斗事迹,以榜样为镜、向榜样看齐,在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以“践行使命”立轴,枯润皆用起笔“初心不改,以梦为栖”图,赴“高原的远行”。满足安稳、囿于安逸,可能是当今很多人的选择。但38岁便已经功成名就,且被评为教授的唐菊兴却偏要离开舒适的环境,毅然奔赴青藏高原。在这里唐菊兴没有提任何要求,只是把报国找矿、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问题当做一生践行的使命诺言。“国家培养你,你就要为国家服务。”他背负对党和国家,以及子孙万代的责任,从三江源走到雅鲁藏布江,从西藏阿里走到甲玛矿区,用脚量遍青藏高原的万水千山。战略性矿产是工业的粮食,唐菊兴通过矿产勘查开发,不仅为我国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的建立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也为藏区经济的腾飞和跨越式发展以及地区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唐菊兴院士为楷模,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将爱党爱国爱民作为立身之本。时刻扎根自己的领域,砥砺爱国心和报国志,自觉扛起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以信仰为引奔赴时代新征程,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前行。

以“潜心坚守”行墨,大斧劈皴晕染“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图,破“采矿的重岩”。像唐菊兴这样59岁还长时间坚守在找矿一线,尤其在青藏高原工作的“采矿人”少之又少。寻矿报国之路本身确非易事,早在参与采矿行业的一开始,唐菊兴就遇到了困难。采样一般都是早晨出发,晚上背着几十公斤的样品回到驻地。与江浙家乡的水路悠悠不同,青藏高原遍布起伏的雪山、稀薄的空气、泼辣的阳光、凛冽的罡风。珍贵的铜及多金属矿产资源,更是藏身在这冰雪高原的深部。作为嘉兴人,吃不惯馒头的他来到这里,就要常年过“上山背馒头,下山背石头”的日子。唐菊兴每年几乎有1/3的时间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度过。用他本人的话说,“靠一年两年是找不到矿的”“要靠10年,8年,20年才能找得到矿。”通过多年的坚守和付出,如今他主持勘查评估的已有18个大型铜矿、18个大型金矿、11个大型银矿、7个大型钼矿和2个大型铅锌矿,参与主持过工作总矿产量累计超3000万吨,对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意义重大。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唐院士的“寻矿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经得起名利诱惑,走出浮躁、静下心来,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用心用情用力干好每一份工作,在实干中闯出一番事业,在勇攀高峰中追求卓越,实现人生价值。

以“提掖后学”续笔,描红点彩勾勒“不啻微芒,造炬成阳”图,聚“人才的宏潮”。知识和志向,在传承和传递中才能不断开花结果。作为共产党员,唐菊兴始终不忘自己对党和国家,以及子孙万代的责任。为了我国采矿行业的未来,在恶劣的环境下,在繁重工作中,他仍抽空给诸多年轻人关注和指导。注重给年轻人压担子,同时更是长期勉励年轻人既要敢于突破,又要沉稳扎实、严谨务实。在他多年扎根高原,“上山扛设备、下山背石头”的亲身带动下,他的学生团队也逐渐成长成一支活力四射、可堪重任的队伍,涌现出宋扬、王立强等一批青年地质学者。唐菊兴希望看到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尽快成才,带着朝气、勇气奔驰于祖国的五湖四海。扎根主业,敢于正视自身短板,敢于走出舒适区,主动到艰苦岗位上、困难环境中去磨砺品质、锤炼才能,才能发展自我,超越前人,完成自我的蜕变和再造。如今的年轻干部们更要用行动回应前辈们的栽培,要经得起不断的挫折,在“急难险重”工作中,体现青年的蓬勃朝气,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以过硬的素质夯实自己,奋力挑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学习争当祖国的“寻矿巧匠”,背着行囊在自己的行业里,寻找国家富强的“宝藏”。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4-01-21
下一篇 2024-01-2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