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要“走新、走心、走馨”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镇人民政府 颜梦宇

日前,第二批主题教育全面启动,进一步向基层延伸,涵盖对象更多,面临情况更复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本次主题教育的鲜明特点,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伊始重要时间节点,基层党员干部要学习好、坚持好、运用好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走好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报告”三个步骤,让调查研究“走新、走心、走馨”,更好推动主题教育在基层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调查”要“走新”,变“共性”为“个性”,突出“因地制宜”。受覆盖范围、软硬件设施、职能职责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基层开展调查研究面临多样化挑战,只有兼顾各方显著差异,精细化选择调研课题、内容,做到量身定制、问题导向,突出补齐短板、因地制宜,才能避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走过场。一方面选题要鲜明,坚持乡村振兴“第一课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立足本土特色,准确把握热点、紧扣中心工作、聚焦紧迫问题,从组织建设、粮食安全、基层治理等方面入手,主题宜小且宜集中,既要有解决的需求性,又要有解决的可能性,以催生新的政策措施、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作为衡量选题的第标准。另一方面方式要创新,让“新技术”结合“旧方法”,在调研过程中,用“AI”代替“人脑”,用“卫片”代替“拍照”,高效收集、分析数据,留存佐证材料,同步利用媒体平台宣传造势,扩大影响;让“新理念”解放“旧思维”,打破就调研说调研的思想禁锢,把调研作为解决耕地流转、信访维稳等难点工作的契机,在真用心、用真情中温暖民心,在解民忧、纾民困中赢得民心,让“枝叶之情”与自身成长同频共振。

“研究”要“走心”,变“笼统”为“差异”,突出“深入透彻”。“研究”是调查研究的核心步骤,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掌握事物的根本面貌,把实际情况摸准摸透,形成针对性、普适性的建议,推动调研成果运用到具体工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要做到善于取舍材料,对待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需精心选取、去伪存真,筛选出最典型、与主题关联性大的材料,使研究主题集中、鲜明、突出,注意各类材料之间的联结关系,将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让材料相互支持、印证观点,充分发挥穿针引线作用。要善于运用方法研究。采用新旧对比、正反对比、横向对比等方法突出事物的特点,揭示事物的本质,结合“上情”和“下情”分析问题,既从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全局战略分析,又从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深入分析,真正做到服务中心大局、推动工作落实。更要做到问题导向,围绕解决问题深究,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致命短板”,不能避重就轻,要敢于刨根问底,杜绝“睁眼不见”,对于“无伤大雅”的小问题、小瑕疵,不可“添油加醋”“无事生非”,不给问题加“美颜”、上“滤镜”,让结论与实际情况“如出一辙”。

“报告”要“走馨”,变“形式”为“实效”,突出“扎实可靠”。调研报告是调研成果的体现,反映了调研的基本内容、方法步骤与核心成效,是衡量调查研究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在撰写过程中,要抓好对策、语言与逻辑三大要素。确保对策翔实可行,调研报告不仅要囊括各方面情况、数据等信息,更重要的是连接着相关政策制定与落实,联系着党心与民心,因此要满站稳人民立场,敢于触及深层次矛盾、敢向顽瘴痼疾开刀,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符合改革大局、符合民众期望的对策建议。确保文风平实,突出文风淳朴,避免套用网评、讲话稿等材料的固有写作模式,力戒模糊描述、空话套话,多用土味文字“临摹”客观实事,少用华丽修辞来“描画”具体情况,突出理性“记录”,规避感性“创作”,要“解剖麻雀”看清表面现象,也要“鞭辟入里”分析内在根源,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确保行文清晰,做到观点鲜明,立论有据,从“多角度”把报告“画像”,阐释清楚调研结论,还要阐释清楚分析过程,要“多层次”识别让报告“亮像”,注重概括和提炼,善于从素材中归纳提炼出最有价值的东西,包括重要的观点、概括性的表述,让调研报告言之有物,真正做到目标导向、精准识别。

调查研究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不仅要具备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而且还要懂得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和手段收集整理素材。只有坚持“真查”“深研”“实报”,方能形成一份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的调研报告。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4-01-24
下一篇 2024-01-24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