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 你钻“圈”了吗?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委组织部 万海峰

有个新入职的公务员私下抱怨说,说自从入职以来,总感觉自己被周围的小圈子隔断,一直想融入身边各种“圈子”,同事的、科长的与局领导的,方法用了不少种,但总是力不从心,抱怨自己情商太低,总是融不进去。听到这,我一面感叹于这名小同志的“眼光高远”,一面惊讶于此类烟雾的弥漫。在这个本应实干苦干奋斗不止的青春岁月,却费尽心思去营钻所谓的关系与“圈子”。

《红楼梦》中,贾雨村苦读赴考做了知府后,因为徇私被查办,转而去林黛玉家做了私塾先生,在得知林黛玉的舅舅贾政是当朝权重后,想方设法攀附林家关系,最终与贾家认了个宗亲,咸鱼翻了身,做了应天知府。这是官场的一个“圈子”代表案例,再有《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单将,这些都是封建时代“圈子”文化中的典型。

“圈子”为何?顾名思义,依据某个中心,画地为牢,就像孙行者划给唐僧的护身圈,任何圈外的妖魔鬼怪见不得真身,只能围绕着“圈子”感叹不已,这就是官本位残渣中的“朝中有人好做官,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思维。这“圈子”,是人情,是关系,是纽带。但同时也是帮派、是割据、是分裂。

有人为了进“圈子”搞攀附,毫无血缘,借着同姓,大肆吹嘘,妄称五百年前是一家,就这样也能变成同宗。有人大行仪式,学着刘关张拜了把子,结了金兰,还给自己排了位定了序,于是乎,大哥二哥至七八哥的称呼一应俱全。有人交纳“挚敬”,叩头拜服,甘做权势门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分析党内的腐败现象时指出:“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

古往今来,“圈子”文化似乎从未消停过,妄图使用短期的交换行为换来长期的人情交换行为,这种本身就带有歧途思维的蔓延,对于党的事业来说,是极其有危害的,共产党人的文化,也是不能容忍的。

“圈子”属性要求人身进行依附,进了“圈子”,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很多事情就不是个人所能决定的,当整个“圈子”利益有需求时,个人必须服从“圈子”整体利益扩张。这样的人生没有自由,没有尊严,“圈子”文化的本质属性就是将一个独立人格变身毫无尊严的唯命是从,忠诚于“圈子”的主人,沦陷于“圈子”的沉浮。年轻干部要远离浑浊之圈,独立自我,不搞政治攀附与人身依附,摈弃团团伙伙,远离码头与“圈子”文化,辨别工作圈与朋友圈,独立自我,不对领导个人尽忠,杜绝“抱大腿、找大树”思维,做思想上行动上的独立者。

“圈子”就是一把枷锁,一副镣铐,它带给你的绝不是取之不尽的资源与呼之即来的权力,“圈子”实则是一个盛满美酒与鲜花的权力陷阱,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劲头十足,实际却暗藏汹涌,危机四伏。入圈,无异于“请君入瓮”!一场酒宴,一次“邂逅”,一次“拜把”,或许就是圈子寻求权力交换与腾挪的理想时机。它让你的权力从手中漂移,它让你的自控从此变为失控,它带给你鲜甜可口的玉液琼浆,却留给你无尽苦痛的折磨。

人生的旅途没有倒退键,歧途的鲜花总是异常美丽。

年轻干部需清醒自我,保持定力,甄别真伪“老乡圈”“兄弟圈”“宗族圈”,多融入工作与生活的正能量圈,少钻一些歪圈邪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思想根部剔除“钻圈”的危险,做一个敢想敢为、披荆斩棘的奋进青年!

(0)
上一篇 2020-08-10
下一篇 2020-08-1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