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天津之行”背后的“人民情怀”

云南省2023级定向选调生、普洱市镇沅县和平镇麻洋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 李祎颖

农历龙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乘坐“复兴号”来到天津进行考察,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天津之行”中读懂“人民情怀”,厚植“鱼水情”,树好“权力观”,勇挑“千斤担”,择“人民”一事,终“为民”一生,努力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光辉业绩。

厚植“鱼水情”,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爱民之心,争当扎根人民的贴心人。习近平总书记到达天津后,首先到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考察,实地察看去年洪涝灾害后当地农业生产恢复等情况。从去年洪灾后,到黑龙江的灾区看补种抢种的进度;到北方入冬之际,在北京、河北的灾区,看温暖过冬的保障有没有到位;再到而今春节前夕,惦念着灾区的乡亲们能不能过个好年,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永远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常以群众的语言、视角、立场与群众促膝长谈,多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谋思路、作决策,把情深意笃融入民生事业,把自己的脚步深深地扎在基层大地上,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群众之所需,真正走到群众中,与群众相向而行、偕同共进。

树好“权力观”,以“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清白之心,争当廉洁为民的坚守者。考察的第二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平津战役纪念馆,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展板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良久,并强调:“民心最重要。”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从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到迈进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人民群众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中坚力量,怀德自重方能谨严束己,正心明道才可行稳致远。面对复杂的形势、严峻的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功名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行动宗旨,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谨记“居官本为民,贪求非吾志”的理想信念,克服一切私心杂念,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治起,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做到廉洁用权、为民用权,真正用行动诠释党员干部的初心与使命。

勇挑“千斤担”,以“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的勤勉之心,争当为民服务的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办好。”为群众谋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衣食住行、上学就业、看病养老……只要是牵涉群众的利益桩桩“小事”都是干部的头等大事。干部怎么做,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工作搞得好不好,搞得扎实不扎实,群众心里一清二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新的起点上,还有许多担子要挑,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要攻克。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为民造福的决心,发扬实干精神,树起“公仆样”、立牢“公仆志”,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认真顶真较真的态度,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自己的“心头大事”,把人民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实效托举起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文信息来源自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4-02-07
下一篇 2024-02-0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