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农村人才工作“新马说”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丁集镇人民政府 陈荣达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而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驱动力,是构建现代化农村治理体系的关键因素。人才蔚起,国运方兴。面对乡村振兴的新局势、新问题,农村人才振兴亟须汇聚各类人才资源融入农村建设之中,各级组织部门要做到“鸣之通其意”“食之尽其材”“策之以其道”,奋力书写新时代农村人才工作“新马说”。

筑巢引凤、聚才引才,就得“鸣之通其意”。“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的优化与工作环境的改善,环境好,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各级组织部门要通过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来吸引人才,定期开展下乡支教送医、科技服务、支农扶农、人才结对等服务基层乡村活动,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同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保障农村各类人才的后代享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要着力改善工作环境,让人才获得“一展身手”的事业发展空间,使深耕农村沃土的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对于返乡创业人才、新农人而言,应在技能提升、创业实训、电商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而对于村“两委”成员、大学生村官等农村管理服务型人才而言,则应在提高其管理服务能力的同时,不断完善基层待遇保障政策;对创业型人才则通过探索创业支持机制,给农村创业者提供政策便利。唯有以扎实的环境支撑聚才、丰富的社会资源引才,才能让人才留心又留身。

培根固土、育才用才,还需“食之尽其材”。农村基层事项复杂多样、情况多变且杂,加之现代社会知识更新与认知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农村人才队伍需要接受持续性、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变得尤为重要。沃土肥春草,制度育良才。各级组织部门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以当地群众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民人才培训活动,利用种植高手、养殖能人、本土生产经营型人才等,通过边教边学、边学边用的方式提高农村人才技能,着力解决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不足、年轻后备力量缺乏问题。要构建人才流动机制,组织本土专业技术型人才到技术水平发达地区进行实地交流学习,实现技术的“互通有无”,定期组织当地农村管理服务型人才开展集中培训,在拓宽视野的同时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力资本。要优化课程培训机制,根据人才的不同类型和需求开展订单式课程配置,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产业农民的培训需要,同时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搭建学习平台,实现资讯与经验的交流互通,使农村人才队伍处于健康活力的更新状态。

朝督暮责、识才评才,做到“策之以其道”。农村人才队伍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建设强有力的农村人才队伍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人才工作的评价认定体系是人才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管理和利用的必要前提。各级组织部门要提高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根据农村人才的特点、岗位差别、专业不同以及成长规律,构建技术型、管理型、创业型人才评价体系。对于技术型人才,要重点评价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而对于农村创业型人才,则重点评价其在带头致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贡献;对于管理服务型人才,则要评价其在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人民群众对其服务的满意程度和社会评价。通过正向积极的评价反馈,做到“不求全,但求效;不求量,但求质”,为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人才支持。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4-02-28
下一篇 2024-02-2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