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笔纵横 擘画乡村全面“振兴图”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桃溪镇人民政府 翟超豪

近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问题,既从当下计,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村BA”、村超、村晚写入“一号文件”,又从长远考量,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提出以“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关键在党、重点在业、基础在人。各级党委要学通读懂“中央一号文件”,于组织建设处起笔、产业发展处行笔、人才引育处收笔,坚定信心、铆足干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向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擘画乡村全面振兴图。

“起笔”于组织建设,以“党建红”为乡村振兴着底色,擘画“共治共享”的“精管细耕图”。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基层社区治理,激发党建活力,让党建引领“实起来”。各级党委、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要全力以赴抓党建,用好“三会一课”,让基层组织战斗力更强。乡村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要坚持党组织领导下,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释放“善治”效能。充分利用镇、村政务公开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全面落实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工作,规范基层权力运行,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形成共治共享良好局面。

“行笔”于产业发展,以“发展金”为乡村振兴着主色,擘画“富民强村”的“宜居宜业图”。“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立足国情,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各级党委、广大党员干部要聚焦富民产业培育,坚持“因村制宜”原则,以“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养殖、种植等农业产业。以“村+产业”“村+企业”等多种协作形式,把产业项目带进村,在群众家门口架起致富“桥梁”,为农村产业发展“强筋壮骨”。要善于搭建产业平台,扶植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旅与特色产业融合,聚焦蔬菜、制种、粮油等优势产业板块,加强农产品品牌打造,从选链、强链、延链入手,推进一产农业“接二连三”,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民+电商+产业”模式,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并顺应数字经济新业态,促进乡村产业多元、群众富足。

“收笔”于人才引育,以“创新蓝”为乡村振兴着亮色,擘画“聚留育用”的“一池春水图”。人才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第一资源,要建立人才“聚、留、育、用”培育制度,激活人才建设“一池春水”。各级组织部门要以“求贤若渴”的诚心,打好“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组合拳,摸清人才底数,认真梳理本土“新农人”“土专家”“田秀才”人才台账,夯实农业发展人才基础,让人才“聚”在乡村振兴第一线。要注重乡村产业链与引进人才链的匹配程度,做到产业有发展前景,让人才“留”下来有发展空间。大力实施领头雁“引育”工程,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全链条建设机制,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通过村级换届选举“选用”一批爱“三农”工作的后备人才,实现年龄和学历“一降一升”。加强致富能人引领,激发群众创业发展的热情,不断扩大农村致富能人队伍规模。组织部门要持续释放服务质效,从业务培训、岗位晋升、生活帮扶等方面构建全周期全流程人才服务机制,让真正有本事、能干事、干得好的人才有用武之地。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4-02-28
下一篇 2024-02-2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