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老兵的三个“虽然”“但是”

四川省青神县委组织部 任秋桔

转眼到组织部快3年了,对于组织部这个“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部门来说,3年已经算得上老兵了。对于“围城”外的人来说,组织部“管党员、管干部、管人才”,看起来权力有点大;“组织部的灯”一天到晚都亮着,但也不知道在忙什么,看起来神神秘秘;从组织部走出去的人,都成了各个部门的精英,是干部的摇篮。其实神秘的面纱后面,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组工人,大家特别讲政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活一起干、累一起受、夜一起熬,这些经历让我这3年的组工生活感慨颇多,收获颇多。

虽然“真辛苦”,但是苦中有收获。要问我在组织部工作的感受,第一反应就是“苦”:几乎没有6点下班的时候、几乎没有休满节假日的时候、几乎没有陪家人朋友的时候。但组织部也是个奇妙的部门,就像是一杯清茶,入口苦涩、细品回甘。面对老鼠房顶跑、下雨糊一墙的清苦的条件我们也有报怨,但从来没有怨气;面对“5+2”“白+黑”的繁重的工作我们压力很大,但从来没有被压倒;面对外面精彩的世界我们心里也不平衡,但从来没有失衡。在组织部工作过的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里特别锻炼人、磨砺人、提高人,我们常开玩笑说,有了这段“昼夜颠倒、六亲不认”的人生经历后,到什么单位、干什么工作都不会胆怯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

虽然“有气质”,但是主要看榜样。每个不同行业的部门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公检司法“一身正气”、工青妇“温暖和谐”、财政发改“一丝不苟”,组织部的气质,我觉得是“靠谱”。我们常说,染上组工干部的这股“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的“风气”,这一辈子就都改不了了,注定是“劳碌命”。我不是一个天生能吃苦的人,但在这个团队中,这股“气质”在推动自己去拼搏、去奋斗。我们的领导和同事都是公认的能力、人品、敬业精神出众的同志:晚上加班写领导讲话到凌晨2点多,早上7点就起床写评论文章,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敬业精神”;为了写好讲话稿,陷入了吃饭、走路、上厕所都在思考的“魔怔”状态,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天道酬勤”;翻越5000多米的雪山,克服高反寒冷带来的不适,到偏远三州考察干部,在他们上身我看到了什么叫“甘为人梯”,他们潜移默化地引领着我、感染着我、触动着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

虽然“被误会”,但活得有价值。我一直觉得,人活一辈子,需要对社会做一些贡献,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不枉此生。我目前主要负责的是党建工作,如何将党建工作做实,我也摸索了一段时间。刚开始我也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样,党建就是务虚,没有实质内容。但很快大量党建业务狠狠地打了我耳光,大到农村、机关、两新等各领域的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全县党代表的选举,小到离任村干部的定期补助核算、村干部养老保险金的比对,都需要我们来完成,工作繁琐且不容易出亮点,很容易成为“默默无闻的老黄牛”。但“无闻”不代表“无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我们通过下基层调研,了解党组织运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收集村干部、老百姓的诉求,通过制定政策文件、撰写调研文章等方式,将基层的情况、问题、对策建议上报领导。当我们的建议被领导采纳、转化为县委决策的时候,我们就仿佛被“打了鸡血”,感觉自己活得很有价值。正如总书记强调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今年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我们走村入户搞调研,凝心聚力写对策,指导乡镇选用了一批高学历、有情怀、有能力的年轻人,优化了村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二楼组织部的灯依然灯火通明。在这个光荣的团队的打拼、奋斗,将会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最美好的记忆,她让我体会到了耕耘的艰辛,更让我品尝到了收获的甘甜。

(0)
上一篇 2020-11-06
下一篇 2020-11-06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