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乡村潮流” 学会“基层打扮”

四川省资中县发轮镇人民政府 叶林咆

“乡村潮流”是农村地区的奋斗旋律。有山水之间的艰苦朴素,有改善生活的殷切期望,有勤劳致富的光荣传统,更有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崭新目标。

农村地区党员干部是实现“有效衔接”的重要力量,直接感受和影响着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落地成效。因此,懂得“乡村潮流”、学会“基层打扮”,树立务实肯干的干部形象,不做文件政策的“复读机”、不当群众意见的“消音器”,成为农村地区党员干部的一贯追求。

不当“关门白领”,“穿上草鞋走两步”。坐在办公室里关起门来当“白领”,既看不到群众冷暖,也抓不住发展机遇,与“乡村潮流”背道而驰。农村地区党员干部应当是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草鞋干部”,尽职尽责走好脚下的“两步路”。走进家门敢听,与群众共鸣、打成一片,听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听群众在生活方面的诉求和困难,赞成的声音和反对的声音都要听进去,把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走出去敢说,不能把问题藏着捡好的说,向上级说明地区发展的真实情况、遇到的阻力和希望得到的帮助,向在外人员和社会力量表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在发展方面的规划,摆出问题大家一起解决,坚决不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不做“翘脚农民”,“挑起担子谋发展”。农村地区党员干部必须在谋发展上担起担子。要做爱“三农”、懂“三农”、会“三农”的“内行高手”,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路子。不识二十四节气、分不清水稻和小麦的“翘脚农民”如何能抓住农村发展的脉搏,得到群众的认可。要把发展的担子挑在肩上,爬上山顶去“望”,望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走向、望时代的发展变化、望在外的机遇和挑战,打开眼界、不坐井观天;要把发展的担子挑在肩上,下到田里去“想”,与人民群众一道研究一方水土的特性、明白适合搞什么产业,听听“土专家”“田博士”的建言献策,把实践和土地紧密结合在一起,把政绩写在广袤的基层大地上。

不充“肿脸胖子”,“洗掉粉饰找不足”。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农村发展无疑是从快车道进入了高速通道。高强度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个别环节在质量上的疏忽,这个时候就要做好梳理工作,学会反思反省,不仅要把好的一面呈现出来,还要善于审视不足,及时弥补短板。要坐下来想一想,对照文件政策想、带着理论知识想,首先保证在方向和目的上没有偏差,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进,始终按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奋斗;要回过头看一看,开展定期检查、群众收支研判,不搞“面子工程”、不打肿脸充胖子,确保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落实到位,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形成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路径。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农村地区党员干部最清楚群众心声、最能感知政策效果,一定要识得潮流、辨得形势,拿出该有的干部形象,办好手中的事,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0)
上一篇 2021-03-29
下一篇 2021-03-2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