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要为“民”不能为“名”

贵州省安顺市经开区组织人事部 杨金爽

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各地党组织都深入基层一线、深入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办实事、办好事。但同时,有些党员干部背离初心、忘记使命,错把为民办事变为“名”办事,办的事不实、不好、不出成效。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建立“闭环”处理机制,督促党员干部聚焦主责主业,紧盯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切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多问民需,少做“名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找准根源,找好症结,才能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是否掌握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是办成事、办好事的基础和根源所在。党员干部必须当好“老百姓的官”,不摆架子,不做“名人”,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坚持俯身问需、躬腰问难、贴心问急。以“需求”为导向,把“问民需”作为“办实事”的第一要素,主动走出机关“大门”、走进群众“家门”,多深入基层群众走一走,多深入生产一线看一看,多深入服务对象问一问,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准确了解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所忧所愁,切实把准办好人民群众事的“定星盘”。

多想民情,少说“名言”。善于分析民需、体察民情,是为民办事的关键一环。党员干部务必发挥好咨政建言作用,深入整合、分析、研判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少些拍板表态和口头承诺,多些深思熟虑和落地见效,以紧急程度、行业类别为标准,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分门别类,制成项目清单,进一步剖析表象,刨根究底,追根溯源,以求厘清常规与紧急、分清思政与经济、理顺产业发展与村级治理,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为做好人民群众“服务员”、办好实事奠定基础,确保及时解决普惠性、基础性的事情,聚力攻克复杂性难题。

多解民难,少逐“名气”。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民办事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实”和“干”。党员干部需勤修为政之德,坚持定好盘子、理好路子、开好方子,多办急事、难事和“陈年旧事”,少办自己感兴趣的“便捷事”、容易出成果的“光鲜事”、上级易夸奖的“亮点事”,多看民生工程有没有落实、基础设施有没有建设,少看自己的名气有没有打响、名声有没有“大噪”。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实地调查研究,将“纸上谈兵”转化为具体行动,让知识和实践互融互通,将事情的痛点难点堵点一一排除,将事情的重点和中心一一理清,有针对性地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心关切、解答服务对象的困难问题,进一步统筹整改共性问题、分类纾解个性问题,切实把事情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实实在在做到为民办事。

(0)
上一篇 2021-05-11
下一篇 2021-05-1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