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打破基层干部的“非正常”沉默

心里没啥数,沉默不会说;算盘打得响,闭嘴装糊涂;谁说谁干活,低头不揽事;谁说谁犯错,慎言不惹祸;想说没机会,着急干瞪眼……近日,半月谈记者为基层沉默干部”五种面孔画像。并指出,干部“群体失语”现象正在基层抬头,损害干事创业氛围。

遇事先观察和体会,不轻易发表意见和采取行动,是成熟稳重的体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沉默都是“金”。基层工作会议上该发表意见的时候,选择不说话、不说真话、不说有实质内容的话;民主评议或组织生活会上明明有想法、有观点却宁愿藏着掖着不愿公开讲、照实说……基层为什么会出现“沉默干部”?排除极少数干部的性格原因,选择沉默多是出于趋利避害的现实考量。

有的干部是由于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不够,怕说多了露怯。有的干部打“小算盘”,怕得罪领导、得罪同事。还有的怕“出头”、怕揽事。从这个层面上看,这些不正常的“怕”,是缺乏担当意识、不够忠诚老实的具体体现。此外,有的单位“一把手”过于强势,容不下不同的声音,基层干部提意见“就像迎风吐口水”,谁反映问题谁解决,甚至“谁反映问题解决谁”,导致干部不敢表达也无从表达。

《梦溪笔谈》记载,王元泽儿时不认识獐和鹿,客人家有一獐一鹿同在一笼里。客人问,“哪个是獐,哪个是鹿?”王元泽答道,“獐旁边是鹿,鹿旁边是獐。”乍一看这个答案似乎滴水不漏,但细想却等于什么也没说。倘若放任基层“沉默干部”奉行这种所谓的“处世之道”,为了自保不讲话或只讲正确的废话,到头来影响的不仅是工作作风,还可能影响到群众利益。

敢讲真话实话、发表意见看法、真实反映问题,是值得肯定的品质之一,也是担当精神的具体体现。打破基层的“非正常沉默”,让基层干部敢说话、说真话,还需在制度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在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时,要进一步强化对干部实际表现的考察。通过完善考核制度,进一步引导干部将精力放到工作中,而不是放在经营与上级、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上,让干部能够从工作本身出发,敢于直言不讳、能够实话实说。另一方面,要完善培训教育制度,给予基层干部更多政治理论、业务能力方面的培训机会,多方面提高干部业务能力、敬业精神和担当意识,提高基层干部发表见解的能力与底气。

同时,要进一步明晰领导干部的权力边界,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杜绝领导干部“一言堂”的不良现象。再者,“受谏之难也,非徒受之难,而致人使谏之尤难也。”名臣魏征敢言直谏的勇气让后人敬佩,唐太宗敢于纳谏的胸怀同样值得赞誉。领导干部应拿出倾听真话的胸怀和姿态,将基层干部的意见作为传递民声、汇聚众智的重要载体,对敢说真话、能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干部给予适当的激励,善于从不同的声音尤其是恳切的意见建议中找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为科学决策积累更多理性的判断。

(1)
上一篇 2021-05-22
下一篇 2021-05-2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