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新生的三服“祛气”药方

江苏省靖江市靖城街道办事处 刘克家

又是一年报到时,新一批选调生迎来了“开学季”,他们即将在田间地头“大课堂”历经风雨增见识,在基层一线“大学校”磨炼筋骨长才干。不过作为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新人,他们还未经历基层的“寒来暑往”,难免有些“水土不服”,身上还带着些“娇气”“虚气”与“浮气”,需要三服“祛气”药方来对“症”下药。

炼一颗“千磨万击坚劲丹”,消一消身上的“娇气”。畏于苦,怕于难,耽于享乐谓之娇。选调新生初出茅庐,从小到大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上明珠”,大多未经历过基层“摸爬滚打”的锤炼。“宝剑锋从磨砺出”,没有经过风吹雨打,永远只能做“温室中的娇花”。选调新生作为领导关心、组织重视的青年后备干部,切不可因自己的“选调”标签而纵生娇气,畏苦怕难,而是要勇于深入纷繁复杂的基层一线,要敢于承接急难险重的工作安排。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早已证明,越是艰难困苦、情况复杂之处,越能检验党员干部的真才实干;越是形势严峻、突发危急之时,越能历练党员干部的胆魄担当。选调新生要及时调整心态,主动扎根一线,在基层大熔炉中炼就一颗“千磨万击坚劲丹”。服下这颗“祛娇丹”,将砥砺视作人生的财富,将挫折视作人生的历练,在抗击疫情、防汛救灾等人民群众呼唤的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上、靠得住,成为筑牢基层战斗堡垒的“主心骨”。

贴一剂“不骛虚声求实膏”,治一治身上的“虚气”。短于知,弱于行,禀赋不足谓之虚。选调新生初出“象牙塔”,缺乏基层经验,眼高手低也是难免的状态。这就需要选调生勤走乡村知实情,多访田头干实事,充实自身禀赋。民生先从土脉知,选调新生要切实调研乡情村况,做到数据实、底数清、情况明。心中有数,才能手上有招;胸中有度,方可手中有策。“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时就秉持求真务实之风,组织村民打下村中第一口吃水井,建立了村里第一个铁业社,选调新生要赓续好党创业实干的风范,在田间地头熬出一剂“求实膏”。贴上这剂“祛虚膏”,少做“账面文章”,力戒形式主义,“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多做救民所急的真事,解民所忧的实事。将改善村居环境、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全面振兴发展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做实、做细、做深、做透,成为将乡村振兴的工作从办公桌头做到群众心头、田头的“实干家”。

配一服“枝叶关情为民”,去一去身上的“浮气”。急于成,远于民,信念不牢谓之浮。回望百年峥嵘党史,我们党就是一部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沉下身贴近群众得支持,俯下身依靠群众得胜利的生动教程。“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选调新生要认真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力量,深刻理解党的源头在于人民,党的根本在于基层,全心全意将自己扎根于基层,服务于人民。选调新生是单位领导、同事高看一眼的青年干部,也是党培养关怀的后备人才,但是选调新生绝不能因“光环”就好高骛远急于求成,盘算着服务期满早离基层,期待着提拔令来早进机关。选调生应始终秉持着“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公仆情怀,有毅力坚守在乡村,有决心建功于基层。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化作一服“祛浮散”,发扬钉钉子精神,钉在与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第一线,持久发力,久久为功,成长为干事创业、为民立命不动摇的“钉子户”。

三“药”祛三“气”,愿新一届选调生祛除畏苦怕难的“娇气”,树立砥砺奋进的“勇气”;祛除心力不足的“虚气”,树立坚实有为的“底气”;祛除好高骛远的“浮气”,树立永为民本的“志气”。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08-24
下一篇 2021-08-2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