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新生 在“补缺”“填圆”中成长成才

山东省莒县招贤镇党委 林泉竹

九百多年前的一个中秋之夜,苏轼对着朗朗明月感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生活如月,工作如月,选调亦如月,常言道“有圆定有缺”,当下选调新生学历圆而阅历缺、思想圆但感情缺、干劲圆却韧劲缺,这就要求我们在扬长避短的同时,尽早尽快地“补缺”“填圆”。

深入基层实际,补阅历之缺。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选调新生大部分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但真正了解国情的少、熟悉基层的少,当真迈入一线,难免陷入“四顾茫然”的窘境。因此,选调新生要多“墩墩苗”,勤于向镇街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前辈“取取经”,主动沉入到困难多、矛盾多、条件差的地方经风雨、练本领,克服“头重脚轻”、阅历不足的问题。同时要利用好“国情调研笔记”,拿出专门的时间,勤下村、真入户,调研好、了解好、掌握好基层现状,将在农村一线所见、所闻及时记实,将在群众身边所悟所想及时记录,不断发现、总结经验。

密切联系群众,补感情之缺。群众身边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选调新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思路开阔,但初入基层,有些习惯还是城市化的,一开口就是普通话,心理上与乡土乡亲有代沟,情感上与民生民瘼有温差。时代楷模黄文秀,为了拉近与群众的感情,学会了当地方言,到了村民家不只是直接问东问西,而是脱下外套,要么帮助扫院子,要么田里干农活,一边干一边商量脱贫之计。以最接地气的语言、最朴实真挚的感情与群众沟通交流,才能真正把握群众身边的痛点、难点,明晰群众身边的需点、热点,与群众“同频共振”。广大选调新生要走近群众,更要走进群众,面对面,更要心贴心,将真挚情怀扎根服务落地,脚下沾满的泥土,便会化作心中的肺腑真情。

厚植为民情怀,补韧劲之缺。别有一轮月,万古没成亏。选调新生初入基层大都有激情、有干劲,但也有些人碰到困难、遭受挫折、面对矛盾时,容易打退堂鼓,很难始终保持“精神不倒”。从苏区干部“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到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再到廖俊波“跟老百姓坐在一条凳子上”,他们始终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不计得失,任劳任怨。选调新生要增强内驱动力,明确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本质都是为人民服务,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正确看待公与私、得与失,时时以人民为镜,反省自己、改造自己,增强韧劲。以念兹在兹的忧民情怀、不负人民的担当情怀、“我将无我”的奉献情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09-17
下一篇 2021-09-17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