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秋分农谚中读懂乡村振兴之道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人民政府 杨帆

正值秋分时节,我们迎来了第四个“农民丰收节”。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就强调,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站在乡村振兴的伟大起点上,秋分节气给新时代带来的不仅是丰收的喜悦,还有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值得我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细细品味。

“勿过急,勿过迟,秋分种麦正适宜”,乡村振兴须把握好节奏。“勿急”是因为夏季高温未退,不利于小麦生长,“勿迟”是防止小麦生长不足,难以抵御寒冬,于是在秋分种植小麦正当其时,这是播种的节奏和步调。回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在农村改革发展的宏大布局下,节奏和步调的协调显得尤为重要。过急地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是忽视农村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忽略农民在农村发展中的真实需要,最终产出的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样板工程”,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乡村振兴不能过迟,消极懈怠坐等时机只会延误最佳的发展机遇,必须破除“等靠要”的思想,用好用活国家“三农”政策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重点,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流”“潮流”,制定长期规划,分出轻重缓急,把控好乡村振兴的发展节奏。

“淤地种好麦,明年豆更强”,乡村振兴还须统筹好资源。想要种出好麦,土壤是关键,养分充足、保水量大的淤地是最佳,麦子收获后接茬种植大豆等作物,有效避免了土地闲置,更充分地利用了优质土壤,这是耕作资源的统筹和规划。对乡村振兴来说,最为关键和基础的“淤地”就是乡村产业,要把握住产业这块“淤地”,首先需要“找”,要深入挖掘本村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培育特色项目,为乡村振兴找准发力方向,确保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其次需要“用”,想要发挥出产业资源的优势,就要抓住产业、人才、资金、市场等要素之间的作用链,以产业资源吸引培育人才资源,进而发挥人力资本对资金、市场等要素的集聚作用,再配合资金的精准利用以规划开发闲置土地,最终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互促的良性循环。

“一年辛勤盼个秋,棉花拾尽才说收”,乡村振兴更须久久为功。一年的劳作只为秋天的丰收,只有拾尽了辛勤种植的棉花,才算得上真正的圆满,这是劳动人民的定力和耐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农村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无论改革发展如何深入,都要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一茬接着一茬干,乡村振兴才能持续健康成长。如今,在强农惠农的政策福利下,乡村产业发展迅猛,无数的小米粉变成了大产业,小手工成为大潮流,小乡村成为大网红……这些特色产业成功的背后,无一不是政府与多元社会主体的合力,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培育,才让一个个“土特产”闯出了名堂。乡村振兴重在“振兴”,但更贵在“坚持”,既要立足于当前,更要着眼于长远,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以久久为功的信念彻底打赢乡村振兴的“持久战”。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09-23
下一篇 2021-09-23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