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迎检的高分“秘籍”

四川省大邑县新场镇人民政府 吕永祥

临近年底,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接踵而至,这既是对基层全年工作成效“打分”,也是对基层干部能力素质和政绩的“验收”。面对各类检查评比和考核,绝大多数基层党员干部端正态度、严阵以待,凝心聚力补短板,立足本职抓落实。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党员干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到了年底心里打怵,于是便想着“四两拨千斤”,走些歪门邪道,千方百计向上级打听“标准答案”,或以猜测方式对检查考核“押注”,投其所好地抓突击,不求有高效,但求有高分。这种突击式、迎合式的迎检,其实质就是一种投机取巧行为,在群众看来即使“高分”也是一份“差评”答卷。

盯好“指挥棒”。年底的检查考核结果,直接反映被检单位的年度工作成效,决定着得分和排名,对基层起着“指挥棒”作用。上级部门在对下级检查考核,制定一定的标准是应该也是必要的,这对于在检查考核中做到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结果客观公正,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这种标准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应深入群众获取第一手资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中去寻找答案,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标准尺”,并以此作为“指挥棒”,指导基层全面建设。

杜绝“样板戏”。如果上级部门在对基层检查考核过程中,不紧贴基层的特点和建设实际,而是按照事先拟好的“剧本”来,势必会让基层把迎检工作当作一场“样板戏”来对待,看似中规中矩、有板有眼,实则是按“套路”表演,演员演得卖力,观众嗤之以鼻。这样的检查考核结果,实际上不仅毫无实效可言,而且劳民伤财,背离了初衷,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让群众怨声载道,不仅不能促进工作,甚至会沦为笑柄,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有百害而无一利。

摒弃“标准卷”。在大力提倡给基层减负的情况下,在个别地方各式各样的所谓迎检“标准卷”却仍未根绝。这些“标准卷”,实质上是上级拍脑袋想出来的,生搬硬套,不接地气,充满着教条主义色彩,与基层建设实际和群众期望格格不入,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作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上级部门和领导要坚持问题导向,大兴调研之风,避免闭门造车,不搞“套路”、不重“痕迹”、不顾“面子”、不搞“亮点”,紧贴基层发展需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让检查考核切实反映基层建设实情。

尊重“阅卷人”。基层工作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上级在开展检查考核评比前,务必要多到基层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实践一线,把鲜活的民意收集好,把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归纳好,在此基础上出台考核办法,杜绝想当然的决策。基层单位在迎检工作中,要眼睛“向下看”,只唯实不唯上,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把老百姓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这“阅卷人”发自内心地打高分。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11-29
下一篇 2021-11-2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