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 年末岁尾常“探亲”

重庆市璧山区河边镇政府 彭倬瑜

年终将至,年味渐浓,村头巷尾、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烟熏腊肉、川味香肠,色彩鲜艳勾人,不免引出些许异乡选调生“佳节倍思亲”的怅然。然而在一声声“小彭”的热情关切下,“独在异乡”的“异客”转眼成了半个“河边人”,村民乡亲更是成了“自家人”。年末岁尾,“蹲苗”莫忘常“探亲”。

置办“年货”,礼要足情要真。做好基层工作先备“初心”“决心”“虚心”三重“礼”。生逢盛世,扎根基层是选调生提升自我的最好机遇。从“象牙塔”的稚嫩学生到“脚踩黄泥”的基层干部,选调生的角色转换和工作能力是第一个“拦路虎”。如何拿出“打老虎”的精神,重在做足事前准备。不忘初心,是选调生安身立命之本,在工作中务必放下“高材生”的矜持,虚心请教基层干部,虚心学习群众百姓,多经历“抓耳挠腮”的焦灼,多承担“手足无措”的重担,真正对基层工作的繁琐有了觉悟,对做好群众工作有了决心,对理论联系实际有了想法,才能起“九层之台”于累土,始“千里之行”于足下。

学话“家常”,知民情解民忧。“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不耕耘无获良田万亩,不交流难解民情民忧。然而对于异乡选调生来说,过不了“语言关”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在重庆工作的北方人,语言一度成为与村民沟通的“绊脚石”。为尽快融入群众,关键要放下面子以民为师,在“登门拜访”中话家常,在“家长里短”里听学练。要知道方言不仅是了解群众的“敲门砖”,更是了解地方文化的“窗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选调生在工作中务必坚持走上坡坎、走下田间、走入家中,问群众之所需,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构筑与群众的“同心桥”。

常入“家门”,攻难关解难题。如何避免“有心无力生悲切”,将“学历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是考验选调生个人能力的“度量尺”。要知道“喊口号”挣不到信任,“画大饼”建不了功勋,常入百姓“家门”方知“症结”所在,善用专业知识能解百姓所难。“要像爱自己父母那样去爱老百姓”,面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选调生应将学以致用、造福百姓作为聚焦的关键点、做靓工作的突破点,真正将百姓放在心上,敢接难题,敢打“硬仗”,从实践中提炼经验,从经验中找到路径,勤思善用才能手持“利器”,守好群众工作的“一线阵地”。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12-21
下一篇 2021-12-2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