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好发展集体经济“三问”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委组织部 曾加国

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支撑。

可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村级党组织或缩手缩脚,资金躺账“睡大觉”,不发展、怕发展,守摊心态使然;或快速扩张,缺研判、盲投入,形成债务“大窟窿”,政绩心理作怪;或分配不公,激励弱、动力差,导致发展“昙花现”,特权思想作祟。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行稳致远,需要回答好资金投入、利润分红、持续发展“三问”。

立足资源,小步慢走,回答好“资金如何投”。从2021年农业农村部遴选推介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和亿元村的成功案例来看,没有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只有未被发掘的资源。许多村集体产业之所以不甚成功,原因在于没有立足于当地的土地、河流、森林等资源,工作缺乏规划性、科学性,盲目投资,未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产业发展是否有希望,不是由投多少钱决定的。对于基础薄弱的村来说,搞好产业绝不能贪图一步“配齐”,而是在充分盘活资源、保证资金链健康的基础上,小步慢走,“脚踩离合慢给油”;再投资要充分考虑集体和群众的承受力、市场的承载力、投资的回报率,不可盲目“跟风”、贪大求全,而要将目光放长远,适时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弥补规模劣势,形成现金流的正循环,实现“1+1>2”的效果。

合理摊糕,凝心聚力,回答好“利润如何分”。如何分好发展的蛋糕不是小问题,它事关凝聚群众力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大问题。调研发现,一些村依靠脱贫攻坚期间资金的投入和政策优势短暂地富裕起来,却因为利润分配不合理,村民不支持、不参与,甚至唱反调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快落入吃老本的境地。赚钱难,合理分配更难。分配的问题解决得好,则能够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推动产业做大做强,迈出“雏形孵化期”。许多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凝心聚力是干事创业的有效支撑,在投资和分红阶段都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惠及群众,有事多同群众商量,充分发扬民主,采取改革的办法,探索土地、技术、资金、劳动力以及其他资源入股等方式,科学合理确定分配方式、分配比例,推动与群众利益联结的链条更牢、更稳、更长,凝聚起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磅礴力量。

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回答好“怎样更持续”。村集体产业持续发展、更具韧性是村之所盼、民心所向。产业发展总会经历周期、政策、环境变动。有的村发展产业起步节点巧,站在周期风口上快速腾飞,却没有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丰富产业布局,一味加大投入,结果背上了沉重债务。潮水退后,总会发现谁在裸泳。村集体产业顺利起步后,并不意味着未来发展就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只有越过多个市场周期的考验,才称得上强韧成熟,才敢说是成熟的发展模式。许多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村集体产业遭遇市场周期打击几乎是必然的,而如何做到化危为机,则考验着村干部的智慧。唯有通过调查市场、分析市场、研究市场、对接市场,找准产业薄弱点快速补强,立足资源,调整结构,优化布局,配齐产业链提高抗冲击力和市场韧性,才能有助于村集体产业真正“跃过龙门”。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4-26
下一篇 2022-04-26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