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撰写“论文“之法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白屯民族居委员会 张影

炎炎夏日长,牛羊食草香。转眼间我已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

白屯民族居委会工作了八个月。忆往昔,穿上实验服,戴上橡皮手套和“猪鼻子”,双手拖着反应釜,大步流星地穿梭在一个又一个实验室,从选题到完成终稿,整整用了两年时间,二十年寒窗苦读,最终圆满画上句号。

脱掉实验服,换上休闲装,让基层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一个新课题,如何在黄土地上撰写高质量论文,成为了我毕生的研究方向。

沉心静气提才干,用丰富学识搭建论文框架。古人有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保持内心平静,不为外界所惑,方能明确志向,实现远大理想。初入基层,如何快速融入新集体,开展调研工作是论文研究的关键所在。然而,复杂多变的基层环境容易使人心浮气躁,“上午栽树,下午取材”,论文质量难以保证。新环境下,选调生应该摒弃浮躁、迷茫和焦虑,要挨得住寂寞,静心学习,以理论知识作为“催化剂”,加快个人与基层环境的“反应”,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用丰富的知识搭建论文框架。

脚踏实地干事业,用优质数据充实课题内容。李大钊同志曾言,“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系统且完善的实验数据是一篇论文的“血”和“肉”,需要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揣摩,才能使“血液”更加鲜活,“肌肉”更加结实。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选调生勇挑重任,主动投身疫情防控、秸秆禁烧、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研究课题。进家门、听民声、解民忧,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断提升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用基层故事充实研究内容。

巩固提升显成效,让人民群众共享研究成果。“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从诗词歌赋到科研论文,每一篇出色的著作都是作者经过反复修改而来的。基层工作亦是如此,我们的论文有没有实用价值,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在实际工作中,选调生应立足实际,敢于试错,用“铁身板”“铜肩膀”迎接黄土地上炎炎烈日的考验,在实践中蹚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路子,把工作做实、做深、做好,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撰写高水平研究论文。研究成果不仅要让人民群众看得见、看得懂,更要享得到,要经得起群众的评判、时代的考验。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6-16
下一篇 2022-06-16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