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的“蜕变”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清源镇清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崔丽丽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朴素话语,既是对修路致富实践的认可,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的家乡位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的一个小山村,父辈们从出生到长大一直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他们勤劳、勇敢、善良,整日面朝黄土,一直吃着生活的苦。然而他们心底里始终坚信:“不管男娃女娃,无论生活多难,都要好好供孩子们读书,将来摆脱这般艰苦的日子”。正是父母的这种观念,我才有了上学的机会。我的家和学校之间有一条必经的小路,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见证着它的变化。

小时候,从家里到学校的路是一条蜿蜒小道,正如所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经过很多人的努力终于走出了一条可以上学的小路。我们走在路上:晴天时,每当三轮车经过,黄土伴随着轮胎的飞速转动漫天飞扬;雨天时,尽可能地迈开大步伐搜寻着路上稀疏可见的石头,生怕已经湿透的鞋子沾满泥巴;雪天时,路上的一切如同睡着了一样,融化了的雪在地面结成了冰,只有我们在上面肆意地玩耍、嬉闹,不小心摔倒后立马起身拍拍湿了的裤子当没事一样继续前行。儿时偶尔在电视上看到柏油马路,心想,我上学的这条路什么时候能变成那样宽阔干净的柏油马路呢?

长大后,从家到学校的路更远了。国家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家乡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走过的小路在不知不觉中换了新颜,那条沙土路变成了可以经过一辆大卡车的水泥路。每当放假回家走在这条路上,偶尔有车辆经过时没有了昔日的漫天黄土,清澈的溪水仿佛摆脱了泥土的纠缠在新修的水渠中肆意流淌,小鸟在枝头叫个不停,仿佛在向人们问好。看着路边纳凉的人们,可以体验到久违的乡音、乡情。可是,每次去外地求学,还是要走很远的路才能赶上大巴车。那个时候我在心里想,要是这条路上有公交车就方便多了。

现如今,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已然吹响,家乡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从前上学必经的水泥路早已变成了柏油马路并且通了公交车。路边的绿植在阳光的照射下贪婪地吸收水分,晚上路两旁的灯照亮大半个村庄,路边乡村文化广场上广场舞的舞曲随风飘入纳凉人们的耳中,偶然能听到他们说:“现在国家对农民是真的好啊,过得比以前幸福多了”看着欢乐的人们,我陷入了沉思,家乡的这条小路,见证了我们村由贫穷到脱贫的巨变,见证了村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显著提高,见证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农民的关怀,同时也见证了我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扎根基层、奉献社会的蜕变。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昔日的沙土路,它诉说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艰辛,成为水泥路之后人们慢慢富裕了,如今的柏油马路如同一道飞虹,架起了城市和乡村交流的桥梁,为水泉村的百姓生活打开了致富之门。

对我来说,对水泉人来说,这渴盼已久的柏油马路,便是我们的“致富路、幸福路”。我坚定地相信,这条路将助力水泉村经济的腾飞,为水泉人民带来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8-30
下一篇 2022-08-3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