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讲要做好三个“加减法”

理论宣讲工作始终伴随着党的事业,是加强理论武装、传递党的好声音、凝聚群众的好方式。但在书写波澜壮阔的现代化篇章的过程中,理论宣讲不应一成不变,须吐故纳新,持续做好三个“加减法”,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减去脱离群众“一头热”,加些“置身其中”。群众是宣讲的最主要对象,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力量。然而,有的单位一厢情愿组织干部开展“周末宣讲”,有的乡镇在农忙时节向群众开展所谓的“田间地头宣讲”…… 为了宣讲而宣讲,不仅耽误干部群众生产生活,甚至让干部群众理论宣讲产生抵触情绪,失去了宣讲的本来目的。宣讲不是脱离群众的“关住门唱歌”,宣讲员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时刻做到换位思考,把握群众所思所盼所惑。同时,应把群众当做最好的老师,把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深入挖掘“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案例,与宣讲内容融为一体,让群众产生共鸣,提起群众学习兴趣,真正打通宣讲“最后一公里”。

减去照本宣科“一个调”,加些“因地制宜”。一场好的宣讲,绝不是宣讲员“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也不是“自说自话”的单口相声,将上级开会的讲话稿一念到底、上级文件复制黏贴的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宣讲员应发挥主动性,在学深悟透党的理论政策、路线方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多一些“自选动作”,将原有的内容经过“精雕细琢”,将“大道理”变成“小故事”,将“书面语”讲成“家常话”,生产出听得懂、传得开、能入心的宣讲内容,推动理论宣讲效果最大化。

减去不分对象“一锅烩”,加些“因人施策”。如果理论宣讲知识为了讲而讲,为了完成任务而讲,为了应付检查而讲,那么宣讲只会脱离原本的初衷,最终走向形式主义的深渊。因此,理论宣讲要下足“因人施策”功夫,根据不同人群的“口味”,按照“一锅一菜”的原则,制作各不相同的“精神佳肴”。为农民制作“家常菜”,让他们享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精神佳肴”;为年轻人制作“营养菜”,让他们享受伟大复兴前景、党对青年的期许等“精神佳肴”;为党员干部制作“营养菜”,让他们享受党中央最新决策部署、出台的最新文件等“精神佳肴”。只有每个群体不断加强思想理论的武装,才能够更好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各项工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843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11644.html

(1)
上一篇 2023-03-11
下一篇 2023-03-1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