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好三张图 焕发文化新活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了当下文化建设的思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表明了让文化焕发新活力是新征程奋进历程上的新目标之一。

绘好历史文化创新图,注入数字文化新能量。我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文明当中不断淬炼,凝聚成中华民族的灵魂。但具有如此优势的情况下,我们也不得不面临着传统文化如何守正创新的困境。可以看到的是,许多城市为了挖掘自身的文化根基,发展文化旅游,出现许多“投机主义”,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乱象,“挖坟掘墓”式搜索自己城市的传统文化,只想“挣快钱”,导致了城市历史文化创新利用的本末倒置。因此,我们在利用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时,要注意到文化旅游之间的差异化,传统的、机械的抄袭是无效的,不能一地兴起“名人故里”、“风情小镇”,就蜂拥而上,“地毯式”搜寻同质化的内容。应当注重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的创新,在数字以及AI智能时代,为历史文化注入数字新能量是迎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不二之选。近年来,能看到许多国产动画电影将传统文化文化中被人所熟知的人物搬上大荧幕,用现代化的表达方式,让群众再一次感受历史文化的浓厚氛围,同时也拓宽了与国际交流沟通之路,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范例。除此之外,利用数字科技重现本地优秀历史文化,让当地“吉祥物”活起来,拉近游客与历史的距离。

绘好文物活化利用图,转变资源保护新思路。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不是简单的“五千年”之表述,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中积淀而成的具有深厚土壤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最直接载体就是文物。文物作为历史文明的见证者,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第一梯队,总是被“禁锢”在藏馆的一方天地,无法被人熟知,资源利用不到位即为另一种浪费。许多地方也意识到这一困境,各地博物馆接连推出以本地“镇馆之宝”为卖点的文创产品,通过用新时代的文化潮流赋予文物新生命,活化利用。例如,甘肃博物馆近来推出“马踏飞燕”形象的文创产品,以幽默动态的表现形式,让文物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理念,更是让“马踏飞燕”这一经典再一次火遍大江南北。同时,诸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电视节目也拉近了观众和文物的距离,更全方位多角度透视到文物背后所承载着的深厚历史文化,也让许多的青年人将文物保护行业作为新的择业方向,由静到动,由“死物”变“活物”,真正做到了转变文物资源保护的新思路。

绘好城市文化发展图,守住城市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许多城市也在积极拥抱“网红文化”,不管是灯火通明的洪崖洞,还是热情淳朴的淄博烧烤,都是在互联网东风下实现“网红城市”进化的“模范生”。但需要认识到的是,城市文化建设需要“流量”更要“留量”,“网红城市”借力于“网红文化”,但更需要植根于城市本身的文化内涵。例如,某些地区为了打造“网红小镇”,随意拼凑各类文化元素,这类不尊重本地城市文化内涵“投机取巧”,在失去“流量”后,只会变成“荒凉废墟”。“一座城市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是乡愁所在,底蕴呈现”,要将“流量”变“留量”,就需要我们厚植城市文化内涵,做好城市文化发展规划,打造富有人文关怀、温暖人心的城市文化内核。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自立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支柱。文化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这要求我们需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文化的创新和改革,以城市为基点,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绘好历史文化创新图、文物活化利用图、城市建设文化发展图,坚持改革创新,焕发传统文化新活力,使人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994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21514.html

(0)
上一篇 2023-05-17
下一篇 2023-05-1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