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题教育中增强“三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在学思践悟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在新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信念如磐,增强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为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不懈奋斗的斗争史。在抗日战争时期,有无数个“夏明翰”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宁死不屈与敌人抗争;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有无数个“黄文秀”坚定“一勤天下无难事”的信念,扎根大山与贫困搏击;在抗击疫情战场上,有无数个“张定宇”坚定“安危不贰其志”的信念,逆行出征与死神赛跑。“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达到“无我”的精神,无私无畏、砥砺前行,当好人民群众的筑梦人。

初心如炬,增强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责任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隋炀帝时期滥用民力、民不聊生,唐太宗时期休养生息、“贞观之治”,充分体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民本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在梁家河插队,还是在党中央执政,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为人民幸福和利益而殚精竭虑,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尊崇和热爱,彰显了“得民心才能筑民基”的执政理念。“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民心才是最大的政治”的理念,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百姓心为心,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纪律如铁,增强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危机感。“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中国共产党慎终如始,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从抗战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到建国初期的“三反”“五反”运动,再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始终把铁的纪律和严的规矩挺在前面,始终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觉维护党章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把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规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牢记于心,常掸心灵灰尘,常清思想垃圾,常掏灵魂旮旯,以慢不得的危机感时刻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当好人民群众的领路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Foam泡沫°,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28840.html

(2)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 2023-07-0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