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 坚持绿色发展的三“要”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色发展是千年大计,实现绿色发展关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未来,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动做生态保护的引领者、践行者,为党和人民负责,造福千秋万代。

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坚持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的发展定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这是对今后更加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提出的重大要求。党中央三令五申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意味着各个地方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在保护生态上毫不含糊。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清醒认识,面对环保不达标、对生态有破坏的产业项目,即便有再大的经济效益也不能答应。另一方面,作为环保部门要“新官理旧账”,既要理清楚之前的生态环保工作还有哪些“陈年旧账”,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千方百计地“消除旧账”,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准绳”,“一把尺子”量到底、及时化解人与自然发展中出现的大小矛盾,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往深里抓、往实里做,确保各项环保铁令生威,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而不懈努力。

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孟子》中的《寡人之于国也》有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鱼鳖”“材木”是可再生资源,如果按照规律进行捕捞和砍伐,不仅能够保护生态,还能获得经济效益,从而一举两得。反之,如果采用“竭泽而渔、焚林而猎”等目光短浅的生产方式,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将受到极大影响。目前,我国施行的“禁渔期、封山育林”等政策,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画卷频频出现。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作《齐民要术》中写道,“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则充分体现出了古人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如今,长三角、珠三角的桑基鱼塘和洞庭湖畔、湘江河畔的虾稻共作,生态环境美起来了、村民钱袋鼓起来了,这就是因地制宜现代化的“生动体现”。

要“严守红线筑牢屏障”,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只有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制度才不会成为‘稻草人’‘纸老虎’‘橡皮筋’。”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暴露的不仅是自然生态问题,更是政治纪律问题、干部问题。不解决政治生态问题,自然生态问题也难以解决,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大生态环保执纪问责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决不手软,不能下不为例,对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人,凡是需要追责的,必须一追到底,决不能让制度规定成为“没有牙齿的老虎”,扎紧生态环保的“紧箍咒”,用铁的纪律守护绿水青山,推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凝聚绿色发展巨大合力,确保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李梦乔乔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33692.html

(0)
上一篇 2023-07-28
下一篇 2023-07-2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