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仪式感”绑架教育

秋季开学之际,一些形式多样的迎新仪式在网上刷屏:有的学校提前准备好拱门、鼓,让孩子们穿过拱门敲击鼓,寓意“一鸣惊人”;走过写满老师祝福语的通道,桌子上放着寓意“心想事成”的橙子、“平平安安”的苹果,以及“聪明伶俐”的大葱;再从老师手中领取寓意“越来越棒”的棒棒糖……对此,有网友感慨,这样的仪式感太好了,老师太用心了,这样的开学孩子们才喜欢。也有人表达了不同看法,呼吁不要让老师和家长被所谓仪式感“绑架”,要让老师回归教学,让家长减轻压力。

客观来说,开学仪式当然是有必要的,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开学仪式本身而言营造的是仪式感;在仪式过程中,孩子参与其中,凸显的是参与感;仪式是载体,育人是目的。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归根结底,彰显的是“育人”的初心和新时代教育的温度。

如今开学仪式花样甚多,如此仪式感拉满,会不会有点过了?“开学仪式”攀比之风的背后,加重的是老师和家长的负担;琳琅满目的道具、形式丰富的仪式,消耗的是物资、浪费的是金钱;形式的“极致”带来心理上的焦虑,进而加剧教育焦虑。

一、加重了家校负担

一方面,“仪式感”的背后,从策划到落实,离不开精力、财力和人力的投入。开学工作千头万绪,当老师被开学“仪式感”绑架,必定会占用本该用于教学准备的时间。另一方面,在快节奏的当下,家长们忙于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需配合学校准备各式各样的仪式,这变相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二、造成了浪费攀比

购买仪式感的开支究其缘由还是出自每个学生身上,虽然数额不会太大,但这些装饰用品用完一次就丢弃,存在花钱又污染环境的嫌疑。还容易在无形之中助长孩子的攀比之风,在开学礼上徒增许多无谓的消耗,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无益,得不偿失。

三、加剧了教育焦虑

在高度重视孩子教育的当下,很多家长本来就有焦虑情绪,对与孩子相关的任何风吹草动特别敏感。刻意追求仪式感,“仪式感”逐渐异化为“形式感”,成为满足大人虚荣心的“面子工程”,加大了家长间的“内卷”,当然会加剧其内心的焦虑。

抛下华而不实的形式,“开学仪式”可以简单务实,这就需要学校、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转变观念、达成共识,让开学仪式感回归质朴、真诚的底色,少绞尽脑汁做些表面功夫,多些“传道受业解惑”的“里子”。

一、学校开展有效活动

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不讲排场、不事铺张,通过真正有感染力的环节设置,将学校自身的教学特点充分展现出来,把教学内容、校风校纪、学风建设等内容有效传递给学生。比如,发掘本地传统文化,举行“孔子祭拜典礼”,在“礼、乐、射、御、书、数”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生家长开设专题讲座,帮助家长了解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二、家长探索“居家”仪式

家长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引导孩子“倒时差”,克服“开学综合征”;帮助制定一项合理的学习计划,跟孩子一起“回顾假期、展望新学期”,在查漏补缺中制定难易适中的学习目标;与孩子一起置办学习用品,包书皮、买文具,引导孩子理性消费,用“仪式感”提醒孩子要开学了,增强孩子投入新学期的自觉性,配合学校开展新学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教育部门及早规范

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早介入、及早引导、及早规范,树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引导学校减少在开学礼上的无谓消耗,注重实质的教育,合理分配资源,避免形式主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篁碧畲族乡 范莹婕,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41823.html

(0)
上一篇 2023-09-10
下一篇 2023-09-1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