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在文化设计的未来

千古兴亡多少事,文化的河入海流,源流九万里连接着诸子百家的睿智、汉唐雄风的气概、唐诗宋词的典雅......文化是生活的提炼,是时代的产物,更是未来的制高点!

回头望:文物遗址活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们置身于“活化”的历史之中,徜徉在目睹百物、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获得“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启迪,从不忘本来中赢得开辟未来的力量。文物遗址作为静默的物有着比文字更深邃和强大的叙述力量,漂浮于历史和想象之间,等待着人们的挖掘。一器一物浓缩文化,方寸之间解码文明,从线下逛展到互联网+博物馆、从文物“微课堂”到国潮文创产品,越来越多的文物“活化出圈”,它们带着时光留下的文化印记,期待以更“平易近人”的方式被大众看见、了解、熟知,让后来人们的双脚,在此后的千百年里,都站在文化中间。

齐步走:背街小巷延续历史“润物细无声”

背街小巷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后一公里”,背街小巷虽小而窄却蕴藏着一座城市的人文底蕴和地方特色,既彰显城市的“里子”,也关乎城市的“面子”,更是检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考场”。各地的社区公园、背街小巷俨然变成“会说话的”宣传阵地,创新式“墙说文化”让传统式“牛皮癣”无处落脚,通过彩绘主题文化墙、打造亲民口袋公园,形成集理论教学、文化体验和群众服务于一体的开放式文化阵地,引导群众树新风、展新貌、扬正气,让传统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向前看:乡土民俗变身“山水与人文共美”

乡村是孕育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源头、根基和沃土。敬天法祖的民俗节庆、代代相传的优良家风、独具特色的传统技艺等蕴含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们在为乡土文化留住血脉的同时提振民众精气神,增强群众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从文化活动乏善可陈,到文化礼堂人气满满;从惹事生非野蛮无知到文明之花开满山村,乡土文化的“文艺复兴”功不可没。文化生命力在民间,新时代的中国乡村正以充沛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行着属于自己又惠泽全体的文化创造,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答卷上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知所从来”,方有根基。“思所将往”,未来可期。文化带领人类在传统“血脉”中讲好“昨天”的往事、在发展“脉络”中增强“今天”的自信,必将在创新“经脉”中书写“明天”的续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晓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41821.html

(1)
上一篇 2023-09-10
下一篇 2023-09-1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