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节目的热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传统文化热”开始流行。千百年来,“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雄关为世人瞩目,李白等历代诗人为之咏叹,其诗句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无不闪耀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广元市视察翠云廊古蜀道,了解当地推进历史文化传承情况。党中央始终把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在重要位置,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必须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将两者相互契合;必须增强文化认同,加强文化传播,与世界共同探索。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精神。楼宇烈先生在《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一书中曾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最重要的特征。”。这一精神也在党中央的重要思想中有所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其中第三条原则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就要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核,从内心认同并坚持。

二是弘扬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长历史中“自强不息”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可以依赖的人就是自己,自立自强、自强不息才是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要有独立的判断和思想,不能随波逐流,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出文化自信、道路自信。

三是秉持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同的观点可以共存、不同的信仰可以并存、不同的文化可以交流,我们要尊重和接纳他国文化的差异,保持开放的心态,在不同的思想和文化之中建立对话和理解,从不同的观点和经验中汲取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的主张和实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和而不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天下为公、仁者爱人、天人合一等重要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周雪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周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49674.html

(0)
上一篇 2023-10-23
下一篇 2023-10-2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