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城市价值就必须全面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交通、能源、水利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构建,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满足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党的二十大提出了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加快建设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同时新型基础设施也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建设重点,“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此作出明确部署。由此可见,全面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立足当前、也是面向未来的投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将短期的需求和长期的潜在增长机遇相融合,给众多行业、众多领域都将带来空前的发展机会。

全面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增强城市安全韧性的必然要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监测感知网络化、运营管理智能化,可以让城市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例如武汉市正在大力推行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虽然是“看不见”的工程,但它是集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各类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是综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通过管线的集中布设,能减少分散布局对地下空间的切割占用,进一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韧性。同时地下综合管廊设有安防、监控、消防、可燃气体监测等系统,管廊内的情况可以通过地面系统看得一清二楚,可以实时检测各种风险因素,直观地看到问题出处,改变了原先“空中蜘蛛网”和“马路拉链”等现象,使得城市风貌得到很大提升,也为维修检修节省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全面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补齐城市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数量不断攀升,已成为出行交通工具的绝对主力,机动车化出行需求的快速增长给城市交通承载能力也带来严峻考验。因此推进智慧化、人性化、精细化道路空间和交通设计,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成为破解持续上升的机动化出行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建设智慧道路,搭建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打造综合交通“数据大脑”,可以有效实现“监管一张网、决策一张图、出行一张脸、运输一张单”,缓解交通拥堵,加大改善居民出行环境。同时,通过推进人性化、精细化道路空间和交通设计,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可以有效满足人民多样出行需求,提升慢行出行竞争力与吸引力,促进绿色出行。

全面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路径。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潜力,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奠定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互联网发展,近年来,住建部、工信部联合在多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打造“聪明的车”“智能的路”“智慧的城”,让车、路、云、网、城实现协同发展,建设新型产业生态体系。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促使交通、医疗、金融、制造业等领域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多个环节实现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革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扩大就业规模,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可以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创新空间,有助于带动新技术应用、新产业集聚,推动新业态形成、新消费提升。

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用好各方面有利条件,大力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构建好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的同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227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52578.html

(0)
上一篇 2023-11-03
下一篇 2023-11-0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