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创新在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枫桥经验”作为一种基层治理的成功典范,吸引了广泛的关注。枫桥乡的成功实践,既是基层治理的一次成功探索,也为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为我们加强基层治理提供了重要指引。

一、 枫桥经验的起源背景

枫桥经验源于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农村社区——枫桥乡。这个曾经平凡的乡村,因其在基层治理中取得的显著成绩而闻名。枫桥乡背靠优美的江南水乡,却面临着多种社会问题,这促使当地党委和政府积极探索适合基层的治理方式。通过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党的领导等方面的努力,形成了“枫桥经验”的独特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对“枫桥经验”的强调不仅是对基层治理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在多次讲话和指示中,总书记强调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这是对中国基层治理理念的深刻认可,也是对基层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关键作用的再次强调。

“枫桥经验”所强调的基层治理优先、权责匹配、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等理念,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相一致。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这一经验提供了一种成功的实践路径,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其强调,进一步凸显了这一经验在新时代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和实践价值。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枫桥经验”的起源、演变和成功之道。只有通过深入挖掘和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基层治理理念的演变

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基层治理理念在不断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以“基层之治”为核心的“枫桥经验”。这一经验强调社会治理的起点应当放在基层,体现了在新时代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迫切需求和方向。

(一)强调基层治理优先

“基层之治”理念强调,社会治理的首要任务是在基层展开,通过解决基层问题实现社会的全面稳定。这一理念的形成源于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状的深刻认识,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成功经验。

在“基层之治”理念中,基层被看作社会治理的关键节点。在这个节点上,各类社会问题更容易被准确识别,基层组织更有利于深入了解民情,形成更科学的治理方案。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将治理的关注点从上层机构下移到基层,使基层成为社会治理的先发制人的阵地。

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优先的理念进一步强调了社会治理的起点应当放在基层。这意味着在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基层应当成为首要考虑的对象和主战场。无论是解决具体问题还是构建治理体系,都要从基层入手,实现基层治理的全面覆盖。

实践充分证明,“基层之治”理念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以农村社区为例,基层治理的紧迫性体现在社会问题在基层首先暴露。例如,农村地区的贫困、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问题都更容易在基层表现出来。如果不在基层加强治理,这些问题可能会逐渐扩大,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基层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只有通过基层的有效治理,社会治理才能真正做到全面、精准、科学。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只有在基层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理念,社会治理体系才能更好地运转。这一点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尤为明显,城市基层治理的不足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基层治理的优化来解决。

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基层之治”理念成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通过强调基层治理的优先地位,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形成更加科学、务实的治理方式,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权责匹配原则

权责匹配原则是“枫桥经验”中的一项基本理念,指的是在基层治理中,权力和责任应当相互匹配,确保组织在处理事务时具有足够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这一原则体现了在新时代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理念。

在传统的治理体制中,有时权力过分集中,责任不明确,导致了决策执行效率低下、问题处理滞后的情况。权责匹配原则的提出旨在解决这一问题,使基层组织在处理具体事务时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运作。

以推动乡村振兴为例,权责匹配原则在振兴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在这其中,乡村振兴工作牵涉到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生产、村民收入等多个方面。通过权责匹配,各个层级的基层组织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首先,基层组织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有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符合村庄的发展需求。其次,农业生产方面,基层组织有权根据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农业产业的选择,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最后,村民收入方面,基层组织有权制定并调整分配政策,确保收益最大限度地惠及村民。

通过这一例子,权责匹配原则在基层治理中体现出了极大的价值。它使得基层组织更具灵活性,更好地适应了乡村振兴的要求,实现了治理效能的提升。

“枫桥经验”中的权责匹配原则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在权责匹配的基础上,基层组织能够更好地处理事务,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这一原则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能,也为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迈出了一步坚实的步伐。

(三)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是“枫桥经验”中的一项核心理念,强调基层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应该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传统的治理模式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创新的理念成为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一环。

在新时代,社会治理涉及到的问题日益多元化,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需求千差万别。为了更好地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成为一种迫切需求。鼓励基层组织在治理中创新,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还能推动治理机制的不断进步。

以城市社区治理为例,一些地区在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在上海市,通过引入社区治理的“互联网+”模式,成功实现了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全覆盖。通过手机APP,居民可以实时反馈社区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使治理更加民主透明。

在北京市,探索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创新模式。通过建立志愿服务平台,整合社区资源,鼓励居民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有效解决了社区内部的一些难题,提升了社区凝聚力。

这些实例展示了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在社区治理中引入新的科技手段、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都是创新模式的具体体现。

“枫桥经验”中的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时代,社会治理需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挑战,而创新模式则是应对这些挑战的有效途径。通过鼓励基层组织在治理中创新,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基层治理更上一层楼。

三、党的领导在基层治理中的三大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党的领导。在基层治理中,党的领导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体现出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三大重要优势。

(一)党的政治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党的政治优势源自于其坚持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这一体系为党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使党在基层治理中能够更准确地洞察社会问题的本质,形成科学的决策。

党的政治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坚持和实施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形成了坚定的意识形态基础。这使得党能够提供明确的政治导向、稳定的政治环境,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方向起到引领作用。这些理论的坚持使得党能够站在科学的高度,更好地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经验,即“枫桥经验”。

在社会引领方面,党的政治优势也得以体现。在城市社区中,通过党的组织引导,全国居民组织起来进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党的政治优势在于其理论指导下的组织能力和凝聚力,使得居民更加自觉地参与社会治理,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局面。

党的政治优势在基层治理中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之处。通过党的领导,基层治理得以更好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推动党同人民群众密切团结,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的治理经验,构建了“枫桥经验”的理论体系。这为我国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理论支持。

(二)党的组织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组织优势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这种优势体现在党的高度组织化、严密的组织网络上。

党的高度组织化是指党在各级组织中形成了完备而严密的组织结构。从中央到基层,从省到县、乡、村,党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体系,确保了党的指导能够迅速传达到基层,形成了强大的指挥体系。

这种高度组织化和严密的组织网络在基层治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前沿,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需要有高效的组织机制来应对。党的组织优势使得基层能够迅速获取并传递上级政策,协调各方资源,形成统一战线,保证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以城市社区建设为例,党的组织优势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得到具体运用。在社区治理中,党的基层组织既是政策传达的主要渠道,也是居民自治的重要依托。在城市社区,党的基层组织通过建设社区党组织、党员小组等形式,形成了紧密的组织网络。这使得社区在政策传达和执行方面能够更加迅速、高效。例如,在南京市的一次环境整治中,城市社区党组织通过党员小组的组织协调,迅速响应并组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使得城市社区的垃圾分类率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党的组织优势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实际运用。通过党的高效组织,社区能够更好地发挥基层自治的作用,同时确保政策的快速贯彻和执行。

党的组织优势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通过高度组织化和严密的组织网络,党能够在基层形成有力的指挥体系,保障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具体而言,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党的组织优势通过案例展示了其在社区治理、问题应对等方面的实际运用,为“枫桥经验”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优势源自党的历史根基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有其深厚的历史根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坚持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的观念。党的创始人毛泽东提出“党的最高任务是团结人民群众,发动人民群众”的理念,奠定了党与群众紧密联系的基础。

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还在于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党员不仅分布在各级政府和机构中,更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密切联系。这使得党能够直接了解群众的疾苦、需求和期望,形成了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群众基础。

以推进社区卫生工作为例,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基层治理中得到了明显体现。党的基层组织通过建立党员健康服务小组,与社区居民建立密切联系。小组由党员医生和社区工作人员组成,定期走访社区居民,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卫生需求。通过与居民建立直接的联系,小组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社区居民的卫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宣教和防病计划。这个案例展示了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影响。通过直接与居民建立联系,党的基层组织能够更加精准地制定治理策略,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实际需求,形成了党与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治理的良好局面。

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之处。通过深厚的历史根基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党在基层治理中能够更好地倾听群众声音,更准确地把握社会问题的本质,为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一优势在实际案例中的体现充分展示了“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四、强化法治思维,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在新时代,强化法治思维是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其中,依法办事作为法治思维的具体实践,对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一)依法办事

依法办事是指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以法律为依据,按照法定程序和规定,行使行政权力或提供服务。这意味着政府在办理事务、解决问题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确保公正、公平、透明。

依法办事的实质是将法治理念贯穿到治理的方方面面,使法律成为治理的基石。这有助于规范政府行为、增强公民权益意识、提高治理效能。

建设法治政府是推动现代治理的迫切需要。法治政府能够为社会提供公平正义、透明高效的治理环境,有利于形成健康有序的社会秩序。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有效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对治理的信任感。

法治政府还能够促进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在法治框架内,企业和个人能够更好地预期法律风险,形成稳定的经济预期,从而更愿意投资和创新。这为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北京市推进“依法办事”改革为例,北京市通过制定并贯彻执行法规、建立依法办事的标准流程,推动了依法办事的实践。

在北京市,市政府建立了明确的法治政府建设目标,通过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了公务员的法律素养。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明确的服务流程和标准,确保每一项政务服务都依法进行。例如,在企业注册方面,市政府规定了明确的办事流程,确保了企业能够依法、高效地完成注册手续。

强化法治思维,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是“枫桥经验”中的一项关键举措。依法办事作为法治思维的具体实践,在推动治理现代化、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概念解释、必要性说明和成功实践案例的展示,可以更好地理解依法办事的重要性,推动法治理念在基层治理中的全面贯彻。

(二)遇事找法思维

遇事找法思维是指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首先寻找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解决。这种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在于规范行为。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法规是对社会行为的规范,通过遵循法律规定,可以确保行为合法合规。其次,在于提高问题解决效能。遇事找法思维能够在法治框架内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随意行动导致的不良后果。

培养遇事找法的思维方式需要在教育和培训中注重法治理念的灌输。通过开设法律法规课程、举办法治宣传活动等形式,提高公众对法治的认知水平,使其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主动去寻找法律法规的支持。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可以提供相关查询工具和法律咨询服务,方便公众在实际生活中随时了解法律法规。

养成遇事找法的思维方式是“枫桥经验”在法治思维方面的生动实践。通过阐述遇事找法思维的意义、培养方法,以及案例展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思维方式对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积极作用。遇事找法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构建法治社会,推动社会治理向更加规范、公正、高效的方向发展。

(三)营造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解决问题用法和化解矛盾靠法的原则在于强调法治思维的全面贯彻。首先,解决问题用法要求在面临各类问题时,政府和公民应该首先寻求法律的支持和规定,确保解决方案合法、合规。其次,化解矛盾靠法强调通过法律手段来调解和解决社会矛盾,使法治成为化解矛盾的主要工具。这两个原则共同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在基层治理中建立浓厚的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需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治观念。政府可以通过开展法治讲座、制作法治宣传材料等方式,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公众在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时主动寻求法律支持。其次,要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体系,确保公众能够便捷地获取法律咨询和服务。通过设立法律咨询站点、提供在线法律服务等方式,使法律资源更好地为公众所用。最后,政府要加强对基层法治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处理问题和矛盾的法律水平,确保法治理念在基层得到有效贯彻。

以社区管理工作为例,社区首先通过开展法治教育活动,让居民解法律法规对社区生活的指导作用。随后,设立社区法律咨询站点,由专业法律工作者提供咨询服务。社区还培训一批法治志愿者,帮助居民解答法律问题。

强化法治思维,营造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是“枫桥经验”中的一项关键实践。通过论述原则、建立浓厚氛围,并以实例说明法治思维如何促进问题解决和矛盾化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法治思维对现代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在法治的指导下,社会各方能够更加理性、有序地解决问题,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科技支撑基层治理,实现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

在新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实现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成为“枫桥经验”中的重要内容。

(一)科技支撑基层治理的重要性

科技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治理效能。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政府能够更加高效地收集、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实现智能决策。例如,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引入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减缓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科技的运用能够优化基层服务质量。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实现政务信息的在线化、便捷化,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透明度。例如,电子政务系统可以让居民在线提交申请、查询政务信息,大大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科技的信息化支撑有助于加强基层治理中的信息管理。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不同层级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有助于形成更加完整、准确的信息体系。这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

以二十大以来推进的冷链物流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为例,在建设冷链物流完成农村,通过引入电商平台和冷链物流系统,成功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和配送。县政府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能够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销售模式,通过电商平台和冷链物流系统实现农产品的精准推广和销售。同时,冷链物流系统保障了农产品的及时保鲜配送,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科技支撑基层治理,实现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是“枫桥经验”中的一项战略举措。通过论述科技在提升治理效能、优化服务质量、加强信息管理方面的关键作用,并通过实例展示科技在基层治理中的成功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科技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贡献。科技的持续创新将为基层治理提供更多可能,助力社会治理体系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完善网格化管理的原则

1.建设信息平台

建设信息平台是实现网格化管理的基础。通过建设统一的信息平台,政府可以集中存储、管理各类数据,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通。这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城市管理中,建设城市信息平台可以集成交通、环境、人口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全面数据支持。

2.推动智能化监测

智能化监测是网格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城市各个方面的实时监测。在环境保护方面,智能化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质情况,提高环境管理的精准度。在交通管理方面,智能交通监测系统可以实时掌握交通流量,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3.强化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是从庞大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政府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状况、研判问题,并制定更科学的治理方案。例如,在社区治理中,通过分析社区居民的行为数据,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改善社区服务。

以南京市的垃圾分类管理为例,该城市通过建设智能化垃圾桶和垃圾分类信息平台,实现了垃圾分类的网格化管理。智能化垃圾桶配备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垃圾的种类和填充情况。垃圾分类信息平台集成了各个小区的垃圾分类数据,形成了全城的垃圾分类信息网络。

通过这一系统,城市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每个小区的垃圾分类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垃圾收运计划,提高了垃圾分类的精准度和效率。居民也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垃圾分类的相关信息,增强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完善网格化管理是“枫桥经验”中科技支撑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建设信息平台、推动智能化监测、强化大数据分析,城市管理可以实现更加精细化和高效化。以垃圾分类为例的案例表明,科技支撑下的网格化管理在城市管理中能够取得显著效果,为“枫桥经验”在实践中提供了有力支持。科技与治理的深度融合将推动基层治理不断向前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三)精细化服务的原则

1.建设智能服务平台

建设智能服务平台是实现精细化服务的重要一环。通过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实现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例如,在社区管理中,建设社区智能服务平台可以将社区居民的需求信息、健康数据等整合,为居民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推动在线服务

推动在线服务是精细化服务的重要手段。通过建设在线服务平台,居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享受各类服务。在政务服务中,推动政务服务的在线化,使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办理各类业务,减少了居民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3.推崇精准扶贫

在精准扶贫中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政府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扶贫对象的需求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方案。例如,在健康扶贫中,通过对贫困地区的居民健康数据进行分析,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精细化服务是“枫桥经验”中科技支撑基层治理的一项关键实践。通过建设智能服务平台、推动在线服务、推崇精准扶贫,社区居民能够享受到更为贴心和高效的服务。科技推动下的精细化服务将使基层治理更加人性化、智能化,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四)信息化支撑的原则

1.建设信息共享平台

建设信息共享平台是实现信息化支撑的基础。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通。这有助于提高信息的整合度和利用率,为政府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例如,在疫情防控中,建设疫情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各级卫生部门的信息互通,提高对疫情的监测和应对效率。

2.加强网络安全

加强网络安全是信息化支撑的重要保障。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要保障信息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和被恶意利用。建设强大的网络安全体系,包括防火墙、加密技术等,确保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例如,在电子政务中,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网络安全措施,保障居民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取。

3.培训基层干部

信息化支撑需要基层干部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技能。政府要通过培训计划,提高基层干部的信息素养和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基层治理。例如,在推动电子政务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培训工作人员熟练使用电子系统,提高其处理业务的效率和准确性。

以上海市的交通管理为例,该城市通过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化支撑。系统通过在道路上设置智能交通监测设备,实时监测车流量、道路状况等信息。这些数据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传输到交通管理中心,实现了交通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测。

通过这一系统,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更准确地掌握道路交通状况,实时调整交通信号灯,优化交通流量。这不仅提高了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也减少了交通拥堵,改善了居民出行体验。

信息化支撑是“枫桥经验”中科技推动基层治理的关键一环。通过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网络安全、培训基层干部,信息化支撑能够为基层治理提供更为科学和高效的手段。以城市交通管理为例的案例表明,信息化支撑在提高治理效能、优化服务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信息化的大潮中,政府和基层干部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不断创新和完善治理体系,更好地服务社会、提高治理水平。

六、注重社会参与,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在新时代,社会参与成为“枫桥经验”中的一项重要理念,通过激发社会居民的参与热情,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社会参与是现代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基层治理中,广泛、深入的社会参与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公共事务更加科学、民主、透明地进行。社会参与既是基层治理的需要,也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一)更加注重社会参与

1.信息透明与公开

提供清晰、透明的信息对社会参与至关重要。政府应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建立信息公开的制度,使社会居民能够了解政府工作、政策动向,增加参与的主动性。例如,在城市规划中,政府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公开规划方案,邀请居民提出建议和意见。

2.广泛组织参与活动

通过组织各类参与活动,激发社会居民的参与热情。这可以包括座谈会、公民论坛、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让社会居民更加深入地了解社区事务,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例如,在社区建设中,可以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绿化、文化活动等,增加社区凝聚力。

3.建立在线参与平台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在线参与平台,方便社会居民随时随地参与治理事务。通过在线平台,社会居民可以提出建议、投票表决,实现更加便捷的参与方式。例如,在制定某项政策时,政府可以通过在线问卷收集居民的意见,形成更广泛的社会共识。

以大庆市社区治理为例,该城市通过开展社区居民议事协商活动,邀请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在社区居民议事协商会上,社区居民可以就社区公共事务提出建议,投票表决一些事务。政府通过实行居民自治,使社区居民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形成了共建共治的良好局面。

社会参与是“枫桥经验”中的重要理念,通过激发社会居民的参与热情,可以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信息透明、广泛组织参与活动、建立在线参与平台是激发社会参与的有效途径。以城市社区治理为例的成功实践表明,通过社会参与,治理体系更能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提高治理水平。社会参与的推动将为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和完善提供有力支持。

(二)建立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的原则

1.共建:社区自治

倡导社区自治,建立由居民自己管理的组织。通过选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使社区事务更贴近居民需求。政府应提供支持,为社区自治提供法治保障,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实现共建。

2.共治:多方协同治理

强调多方协同治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格局。政府应建立协同机制,与不同领域的力量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例如,在城市环境治理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可以共同推动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活动。

3.共享:公共资源合理利用

强调公共资源的共享,建立合理的资源利用机制。政府应确保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鼓励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参与。例如,在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上,可以通过开展文艺活动、文化节庆等,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

建立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是“枫桥经验”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社区自治、多方协同治理和公共资源共享,实现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在新时代,更加注重社会参与,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将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提升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总的来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中国治理体系创新的一项伟大举措,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这一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基层治理工作迈入了新的阶段,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提高治理水平提供了科学指导。

“枫桥经验”在强调党的领导、法治思维、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理念,使得基层治理更具活力和创新。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法治思维的深入推动使得治理更加规范公正,科技的广泛应用使得基层治理更加高效精细,社会参与的强调使得治理更具包容性和广泛性。

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方面,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必然选择。这一理念为我国基层治理提供了全面、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我们要深刻理解并切实贯彻这一理念,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智慧,推动“枫桥经验”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入实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应该更加坚定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此为指导,推动基层治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只有不断加强理论认识,不断创新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这一伟大的理念将为我们赢得更加光明的未来提供坚实的思想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勇敢的大白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54068.html

(1)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 2023-11-1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