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 谨防四下基层变成“似”下基层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广大党员干部要扎扎实实把“四下基层”这个重要抓手成为助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的“催化剂”。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既要“声入人心”又要“深入人心”。谨防似“毛毛雨”“过云雨”般“雨过地皮湿”,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自说自话、应付交差,而应当能解基层之渴的“及时雨”和“透心雨”,达到“滴灌人心”的效果。要在宣传形式上下功夫,做到“声入人心”,把“讲台”搬到“家门口”送课上门,突出大众化、通俗化宣讲,练好“说学逗唱”基本功,把晦涩难懂的政策话语、文件话语转化为群众语言、生活语言,用白话、俗话、土话把大道理讲明白、讲透彻,达到坐得住、听得懂、传得开的效果。要在宣传内容上下功夫,做到“深入人心”,上连“天线”、读懂“天线”,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卷起裤腿到田间地头、嘘寒问暖坐炕头、围炉夜话在桌头,捕捉群众关心的“热点”内容,结合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和基层工作实际,把“天线”信号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声音”。

调查研究下基层既要“向深扎根”又要“回看督查”。谨防似“一阵风掠过”点到为止,搞“一阵风”式的短期活动,不仅不能收获实实在在的成果,甚至有可能给“风”过之处带来负担。调查研究下基层不能点到为止、浅尝辄止,而是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调查到研究步步深入,向“更深处”扎根。要脚步向下,脱下西装革履,换上便服便装,深入犄角旮旯,多去“家门口”转转,多坐“热板凳”唠唠,从“只言片语”中深挖“急难愁盼”,从“欲言又止”中深挖“言外之意”。对于调研发现的问题,绝不能一放了之,要把“问题账本”以及“冒热气”“滴露珠”的第一手资料“摆在议事桌上”纳入攻坚范畴,下足“抽丝剥茧”功夫,结合基层“家底”认真研究、综合分析、反复论证,让“群众呼声”成为“政策哨声”。调查研究结束以后,不能“拍拍屁股”一走了之,还需要经常“回头看”,持续关注、持续跟进,通过清单化推进、经常性回看、阶段化督查等方式,防止已经解决的问题“死灰复燃”,避免出现“风头过后回到原样”的情况。

信访接待下基层既要“下访出诊”又要“回访问效”。谨防似“断尾巴蜻蜓”有头无尾,写好“信访接待下基层”这篇大文章,要有头有尾,“下访”和“回访”同向用力,把问题症结化解在“家门口”、把矛盾纠纷消弭在萌芽状态。要写好“下沉出诊”前半篇文章,带着枝叶关情和真情实感直奔基层、直面群众、直击矛盾,变“坐诊”为“出诊”,变“上访”为“下访”,把“门诊窗口”从“信访接待室”搬到“家门口”,切实做到“话”有人听、“事”有人管、“难”有人解,精准把脉、开方、用药治心病、解心结,使心病心结能够在源头及时得到“诊治”。要写好“回访问效”后半篇文章,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说的事当家事,坚持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定期通过短信回访、电话回访、入户回访等方式进行跟踪问效,重点了解信访问题是否处理到位、对处理结果是否满意、问题有无反弹,对问题已调查清楚、处理合理但群众仍表示不满意的耐心细致解释,主动征求群众对信访接待工作的意见建议,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信访接待下基层有“回响”。

现场办公下基层既要“有备而去”又要“躬身入局”。谨防似“临时抱佛脚”敷衍了事,坐在办公室里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下基层现场办公不能装样子、摆架子、走场子摆拍作秀,也不能临时抱佛脚敷衍了事,而是要做足功课、有备而去,躬身入局,着力推动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要下功夫做足准备,学深吃透党的方针政策,做到“张口就是行家”,提前摸排基层情况,最大限度摸清“家底”,用走遍“千村万寨”的铁脚板收集“千家万户”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从“急难愁盼”中找准方针政策与基层工作的结合点,做到“心中有数”。要把“办公桌”搬到企业车间、街头巷尾,走出“文山会海”俯下身子到基层一线办实事,变“公文转着办”为“就地马上办”,打破“二传手”“中转站”隐性环节,实现服务窗口前移,面对面与群众“敞开心扉”话家常、“开诚布公”聊心事,为群众“急难愁盼”和基层“顽瘴痼疾”开对“药方子”、抓好“药引子”,化解基层难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前进小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57900.html

(0)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 2023-11-2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