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对关系” 锤炼“四种能力”

前段时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新时代十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大成就,为我们开展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组工干部要努力培树过硬本领、勇挑工作大梁、交出优异答卷。

一、在“大”与“小”的承接中提升领悟力。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高度重视,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持续深化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组织部门是党的政治部门,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政治工作,抓好了就会产生“示范效应”,抓不好就会造成“木桶效应”,要求我们必须领悟“国之大者”、牢记“责之重者”,加强对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在聚力中心上跑出“加速度”、在服务大局上干出“首位度”。一方面,要有“致广大”的格局情怀。讲政治、顾大局是组织工作的坐标原点,也是组工干部的出发锚点。对承担的每一项工作、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在大局中思考、在全局下落实,与新思想对标、与中央要求对表、与上级部署对准,做到“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另一方面,要有“尽精微”的责任担当。总书记指出,组织部门要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主题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工作。我们认真贯彻上级部署,围绕当前工作大局、产业格局、治理新局,及时优化基层组织工作布局,干部工作突出“配”强、“选”好、“管”严;基层组织建设聚焦优化升级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加力推进各领域党建向纵深发展,人才引育要下更大力度,不断健全完善人才支持政策,着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切实做到“举旗有方向、落棋有章法”。

二、在“细”与“深”的递进中提升执行力。政策的生命力在执行,基层组工干部作为抓执行的主力军,关键是要把政策吃“透”吃“熟”、把情况摸清摸准,在落实上坚定坚决,在方法上有力有效,确保达到预定目标、实现预期成效。一方面,精细精准是基础。坚持因地制宜、抓好政策分类,针对不同层级的干部、不同领域的党组织、不同类型的人才,基层党建工作聚焦“广覆盖、见实效”,干部工作聚焦“广考察、摸实情”、人才工作聚焦“广撒网、精准引”,匹配相应的政策措施,让党员干部人才既享到政策红利、也看到服务便利,以“政策最宜”推动“成效最优”。另一方面,向实向深是关键。更加善于做好政策的集成运用,对不同干部个体情况,围绕事业为上、选贤任能,全面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综合落实“选育管用”和“能上能下”等措施,做到“进时奖、怠时罚、错时下”;对基层组织建设,围绕固本强基、服务群众,全面加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人才项目,围绕服务发展、促进和谐,全面加强人才集聚中心建设,最大限度释放政策效能、发挥叠加效应。

三、在“事”与“人”的匹配中提升洞察力。组织部门做的是人的工作,把的是“第一道关口”,担负的是为党委考察推荐干部的重要政治责任。对组工干部来说,必须坚持事业为上、坚守公道正派,切实练好知事识人、知人善任这个“看家本领”。一方面,知事识人要植根实践。这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对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作出重要部署。接下来要把更多功夫下在平时、把目光聚焦一线,既考察干部在拼发展、抓考核、比贡献、保稳定中的担当作为,也考察干部在八小时内外的寻常表现,析其里、品其德、察其绩,客观评价干部的能力长短、贡献大小,做到心里有“数”、手里有“账”。另一方面,选人干事要恪守公心。今年以来,基层各方面重大任务多、困难挑战多,特别需要一大批敢为善为的干部,也特别需要组织为干部担当。必须坚持公心选人,既要把合适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把放心的干部放到不放心的岗位上,也要用好“三项机制”等措施,为敢于吃重、舍得吃苦、甘于“吃亏”、愿意“吃气”的干部说公道话、撑腰鼓劲,以公道正派之心对干部负责,以公在事业之心对发展负责。

四、在“质”与“效”的贯通中提升创新力。守正创新,“守”的是初心、“正”的是方向、“创”的是路径、“新”的是成效。对组工干部来说,必须在守正中谋创新,在创新中固根本,真正创符合规律之新、创务实管用之新、创服务发展之新。一方面,要以实质问题催生创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要依托主题教育发现一批重点难点课题,全面找准破解改革创新中的瓶颈制约、高质量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社会治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方案化、项目化、清单化方式,坚持专班推进、专人负责、专题督查,以改革创新精神破题解题。就基层而言,各方面的问题更加多元,组织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加多样,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开展不够好、人才引进政策配套不足、干部培养锻炼方式单一等问题更加突出,必须按照上级部署精神,找准问题症结、对准源头靶心、拿出真招硬招,切实把“必答题”做成“加分项”。另一方面,以实际成效校验创新。坚持多听干部群众意见,看经济指标变化,统筹优势资源,形成共治合力,以工作的成效校验创新方向、评估创新成果,既要防止只建“样板田”“示范方”、不见“标准化”“再生产”的“半成品”,也要杜绝业务工作“往前走”、组织工作“搭便车”的“伪创新”,真正把创新成效体现在基层组织体系的健全上,体现在干部人才队伍战斗力的建强上,体现在组织工作的争先进位、多做贡献上,让“关键力量”成为新一轮发展的“最大增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前进小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54219.html

(0)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 2023-11-1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