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安全生产“新质化”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安全是发展的必要环境和重要守护,实现生产力的“新质”跃迁,一定离不开安全生产“新质化”的保驾护航。

以风险防范的“新质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优环境。新质生产力同传统生产力而言,涉及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对生产质量、品质、本质要求高。但在部分技术、材料的生产运用过程中,缺乏统一的安全评价管理标准,风险评估结果质量往往难以保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相对薄弱。例如,2023年9月,上海一金属3D打印公司短时间内粉尘爆燃两次,致2死2重伤,事故原因是工人操作失误,向滤芯泼水高温反应引发粉尘燃爆。此次事故企业有别于既往印象中“典型”的粉尘涉爆企业,但发生事故的风险却不亚于任一家传统的金属制品加工企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健全完善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价机制,既要从新技术、新产业潜在的新风险入手,也要对传统行业领域的旧风险进行再辨识与再评价。同时,要结合实际,精准研判,依托数字技术提升隐患排查和治理的颗粒度、精准度,动态更新安全生产“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隐患清单”,确保把安全隐患发现在前、解决在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监管体系的“新质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疏通堵点。新质生产力依托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不断涌现先进成果的同时,也渐渐摆脱传统生产力的发展路径,给安全生产监管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挑战。一方面,现有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跟不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当前部分新兴领域的安全监管问题牵扯多个部门,许多地方对于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的安全监管职责还未明确,如电化学储能电站、生物工程实验室、各类科技孵化器等领域。在职责不明的情况下,有的地方监管重叠,各部门“轮番上阵”给企业运转增大了负担;有的地方责任悬空,部门间“互相推诿”给生产安全埋下隐患。另一方面,相关法律依据的缺失对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更新造成阻碍。高风险的新兴项目往往涉及重大安全问题,但现行法律法规在部分新兴项目的许可审批、运营管理等方面相对滞后,监管部门难以找寻到适合该业态的监管模式和相关依据,“想不到、看不懂、管不住、执法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要坚决推动监管体系的有机更新,从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改革安全监管监察体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等方面入手,着力推动监管体系的“新质化”,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疏通堵点。

以应急力量的“新质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保障。应急力量作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国家发展赖之以稳,企业生存赖之以基,人民生活赖之以安。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处于爬坡过坎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逐渐增多,各种常规和非常规安全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例如,“7・ 20”河南郑州特大暴雨灾害是典型的非常规突发事件,雨水冲垮挡水墙涌入地铁、漫过京广隧道,当地政府在指挥决策上存在严重的失误,未有效组织开展防灾避灾社会动员,未及时对暴雨红色预警组织综合研判,未按规定要求及时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失去有力有序有效应对事故的主动权。虽看似与生产力发展无关,但背后是应急处置脱离了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应急力量发展必须匹配支柱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三维发展框架,需要对各类非常规突发事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升天空地、人机物一体化的感知能力,建立融合感知数据和专家知识的可交互、可解释的人机协同研判机制,为应急响应提供智能辅助,护航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生产是目的,安全是前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守安全底线,深入分析、有效化解新行业新领域新业态快速发展中的安全问题,以安全生产“新质化”为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保驾护航。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大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82607.html

(5)
上一篇 2024-02-23
下一篇 2024-02-2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