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组织培养的常见方式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当组织部门通过分析研判层层选拔方式挑选出培养对象后,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关乎党的命运、国家命运、民族命运和人民福祉的大事,是百年大计。常见的组织系统内的干部培养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一、核心部门历练,领导视野中锤炼过硬政治本领

党管干部的原则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肩负着发现年轻干部、培养年轻干部的政治责任。对于有培养潜力的年轻干部,主要领导倾向于将其调到身边的关键岗位,以便进一步观察培养。这些年轻干部在完成法定岗位职责外,还需完成“领导直接交办的事情”。

最为典型的核心部门就是各级党政办公室(厅),其直接服务于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更容易进入党政主官视野。因此,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秘书及其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般比同级别干部更容易获得晋升。

二、挂职锻炼,“上挂”“下派”拓宽干部交流方式

将优秀干部下派至基层单位挂职锻炼,不但为基层组织注入了活力,为当地发展提供了服务,对干部本身而言也是一次极好的积累实践经验、提高综合素质的极好机会。

挂职可以分为“上挂”“下派”和横向交流挂职。各级组织部门会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开展个性化培养。例如,上级机关的培养对象可以安排到信访办、乡镇(办事处)等直面群众的窗口单位挂职锻炼,以弥补基层经验不足的局限,提升群众工作水平。专家型培养对象则安排到科技局、生态环境局、大数据局等职能部门挂业务副职,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三、部门借调,急难险重工作彰显干部本领

与挂职锻炼类似,借调也具有临时性特征,主要是因为用人单位之间工作需要。作为一种人事应急补充机制,借调有其存在合理性。但时下,越来越随意的借调背离了初衷,亟待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加以整治。

需要说明的是,被借调的干部并不全是培养对象,但不少年轻干部因为自身的某种优势引起了上级机关或者核心部门的视野,并通过借调的方式进行组织培养。有些年轻干部也会主动引起上级的关注,从而获得到更高平台上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

四、轮岗交流,多岗位任职激活干部队伍

干部长期在同一岗位任职,容易滋生思想倦怠、能力短板和岗位风险等问题,同时也易造成思维固化,缺乏创新意识。若要调动干部积极性,提高干事创业活力,提高干部综合素养,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轮岗交流”的方式,鼓励干部在不同岗位上学习、历练和打磨,以便更好的担当大任、重任。

作为培养对象,并不能保证工作绩效能够逐级胜出、业绩瞩目。但多岗位的工作经历本身对于培养对象来说,也是一项吸引眼球的“政绩”,能够使干部在未来的提拔比选中占据优势。轮岗交流并不要求培养对象在特定岗位上一定得作出卓越的实绩,而是旨在提升培养对象能够胜任领导工作的工作能力和基本素养。

五、教育培训,素养提升中培育优秀干部

干部教育培训不仅是提高政治素质、增强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通常也是职务和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其中,在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进行长周期的脱产培训,往往被视为组织培养的征兆。例如,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中央党校举办的“中青班”,学员多为地市县的厅局处级干部,从招生到审查都由中组部直接严格把关,培训结束相当一部分晋升为省部级官员。

教育培训还是打通人脉渠道的重要途径。同期培训的人员不少来自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优秀干部,他们因为学缘而拉近距离,促进了干部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借鉴,这也是干部能力提升的有利因素。

(郑州航空港  梁新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基层小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82909.html

(0)
上一篇 2024-02-25
下一篇 2024-02-25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