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遇上传统文化 当代新青年花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2022年,团中央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也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文化自信则是进一步激发青年奋勇前进、开拓创新的基础。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青年文化自信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而青年逐渐成为弘扬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主体。

青春与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中国多地,青年们以潮汕英歌舞、越剧等自己擅长的方式传承和弘扬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欣赏、记录与传承中,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产生了更清澈的热爱,成为新时代传统文化的青春使者。

当青春遇上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换发新活力。英歌舞作为广东潮汕地区民间传统舞蹈,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人物形象源自《水浒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它融合了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以生动活泼的表演风格,叙述壮阔的历史故事,传递积极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2006年,普宁英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英歌舞这门“源远”的非遗艺术并没有停滞,而是以不断革新的姿态走向了世界舞台,以创新为源头活水谋求“流长”。其中最主要的改变,就是打破“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界限,此外,动作、阵型、花样也多有翻新,使英歌舞换发出更多的光彩。1952年的西门女子英歌队开创了潮汕女子英歌的先河,女子英歌舞多取材于花木兰从军或穆桂英挂帅的故事,西门女子英歌队吸取了男英歌的一些基本步法和动作,揉合进戏曲舞蹈的一些舞步造型,表演起来轻盈活泼,飒爽多姿。在近期的一支年轻女子英歌舞表演中,队员们统一着红绿两色刀马旦装束,额头上画有标志性的“火”纹样,大展女子英歌“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的艺术美。在今年央视上出现的“萌娃”,5岁的小“时迁”,手拿长蛇,也是英歌舞的重要传承人物。

潮汕英歌舞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无论女子英歌还是男子英歌,其内核是共通的,那就是力量、进取、蓬勃的生命力,这也与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不谋而合,更熔炼着中华民族精神。

当年轻人的文化DNA被唤醒,“花样”新国风别样精彩。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传统戏曲艺术仿佛被时光遗忘在角落,尤其对于大多数年轻人而言,它犹如一本尘封的古籍,陌生而神秘。越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一大瑰宝,其魅力在于它不仅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更在于其细腻婉约、独树一帜的表现形式。它就如同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中国文化的宏大画卷之中,熠熠生辉。

近期越剧版《新龙门客栈》的热度犹如滚烫的铁水般炽热难挡,其演出票务供不应求,引得无数观众竞相追逐,而这部剧很大程度“出圈”的原因是一位饰演贾廷的翩翩佳公子—陈丽君,她将角色塑造得立体饱满,赋予了角色全新的生命力,她的每一次登台,都像一把火,点燃了观众对传统越剧艺术的热情。

《新龙门客栈》采用了沉浸式剧场形式,演员与观众的距离几乎触手可及,陈丽君在舞台上挥洒自如,当意外发生时,鞋掉落的瞬间,她凭借本能反应迅速调整状态,完成惊艳四座的表演。此次《新龙门客栈》的剧目创作、演员组成、运营模式和以往院团也有了很大的不同,正如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新龙门客栈》的出品人和艺术总监茅威涛在谈及这出戏的制作经验时所提及的“百越文创和一台好戏以‘文艺两新’组织的形式,提供了在组织机构、运营模式以及结合新媒体的一次全新的尝试,是一次‘文艺两新’组织联合国有院团并驾齐驱的探索,让越剧这门传统艺术插上时代的双翼。”我想,正是“文艺两新”组织者的市场敏锐度和灵活性,青年创作者们的激情和活力为传统越剧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新龙门客栈》的走红,是建立在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基础上的,是社会各界人士和文艺战线的工作者们共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作为新生代90后的陈丽君,将创新思维与深厚的传统戏剧内涵巧妙结合,成功地让古老的越剧在现代流行文化语境下换发新的活力,吸引了各地的年轻观众,使得越剧艺术再次走入大众视野。

青春各有使命,理想各有不同。优秀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历经沧桑而不衰,恰在于其本身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迭代更新,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青年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发自内心地崇拜、从精神深处认同,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更加自觉,民族自豪感显著增强,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自信氛围。

(贵州省 凯里市下司镇人民政府 徐大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荔枝土豆芒果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86586.html

(0)
上一篇 2024-03-08
下一篇 2024-03-0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