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真火”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火”起来

4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要求我们要点燃“科技创新文旅融合人才培育”三味真火,让文化遗产传承不仅“活”在当下,更“火”在当下。

点燃“科技创新”之火,让文物遗产“复活”于荧幕,“热火”于观众。古代文物不仅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更是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一把钥匙。保护古代文物是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责任,同时也是维护人类文明的道德责任。在古代文物保护之路上需运用新技术将文物展示传承,可利用AR技术对文物进行建模,将文物虚拟还原呈现在网络上,让观众通过手机扫描便能一睹文物真容;可运用5G技术对文物进行全息投影,让观众在浓浓科技味儿中沉浸式感受古代文物的深邃魅力;可通过AR技术将文物投射进荧幕场景,辅以视频、音频、动画、图像等让观众随时随地“漫步云端”,在历史触手可及中增强文化自信。

点燃“文旅融合”之火,让民俗遗产“忙活”于小巷,“旺火”于游客。民俗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表现形式、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具备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双向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俗文化的精神引领与文化凝聚作用,成为传承中华文脉的有效路径。要因地制宜深度挖掘本地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饮食习俗、岁时节日民俗、民间观念习俗等,重视民俗文化开发。要对本地即将濒临的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民俗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非遗工坊、非遗体验馆、非遗民宿等为代表打造旅游消费场景,强化游客的参与感与体验感,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民俗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游客络绎不绝。

点燃“人才培育”之火,让革命遗产“存活”于己心,“红火”于盛世。革命建筑、革命书信、革命衣帛等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因此我们必须点燃“人才培育”之火,用心用情用力将革命遗产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要培养“修缮型”能工巧匠,对损坏性或者未保存完整的革命遗产进行修复,最大限度还原革命本来面貌;要培养“研究型”革命专家,从人格化传承、空间化保护、数字化再现和产业化利用等方向对革命遗产的保护传承进行研究;要培养“宣传型”推介人才,从革命遗产中汲取素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革命遗产的“星星之火”绽放在人类命运同体的“大舞台”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573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93330.html

(0)
上一篇 2024-04-16
下一篇 2024-04-16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