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论二

继续来学习实践论。

《实践论》节选: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其中,尤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我的理解:

第一段:人的实践多种多样,生产活动是实践最基础的一项。正如同人的认识从生产活动中发展。也从政治活动、科学、艺术活动等中发展。不同的实践活动,发展不同的认识。从事不同活动的人,形成着不同的社会关系。阶级斗争这一活动,给予人很深刻影响。

第二段:生产实践活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的认识也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包括广度与深度。如今科学的对社会的认识,也是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展。

第三段: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实践符合预期,则认识被证实。若不符合预期,则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实在存在偏差。需要改正自己的认识。(这里并没有谈由于实践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失败,也许正是认识不到位才会导致实践的不彻底。正如王阳明所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在辩证唯物论中,实践是从来都是唯一的目的、理论只是手段。理论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服务于实践。并且任何脱离实践的理论的构建,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萍。将会落入极端唯心主义的窠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善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80449.html

(0)
上一篇 2022-03-23
下一篇 2022-03-2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