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插满致富路 荒山掘出亿元村 ——记云阳县双龙镇竹坪村从荒山村到亿元村的蜕变

成片漂亮整洁的房屋、满山的柑橘挂满枝头、“鼎盛万家、橘耀竹坪”的红灯笼挂满了家家户户、老百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双龙镇竹坪村如今已是集“全国文明村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三品一标示范村镇”“市级休闲旅游示范村”等殊荣于一身的实实在在的亿元村。

人口流出大村

时间回溯到三十年前。竹坪村地势险峻、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水源稀缺。为了生存下去,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基本都选择背井离乡,只留下老弱病残和遍野荒草。

灾难带来的重大机遇

2014年,突如其来的“9·1”特大暴雨洪灾,打破了竹坪人的平淡生活。竹坪村集中居民点整体滑坡,在镇村干部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及时处置险情并果断转移受灾群众,未造成1人伤亡。灾情过后,如何带领大家重建家园、走出困境成了镇村干部眼前的巨大难题。支部书记和大家反复商议后,决定立足三峡库区腹地红土壤及海拔500米以下的天然优势,靠山吃山发展种植业,至此,一种区别于传统刀耕火种的农业发展思路渐成雏形。经请示镇党委、政府,邀请专家充分调研论证,选择了适宜竹坪村红土壤、多雾小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的柑橘品种——纽荷尔脐橙作为种植的主要品种。在镇党委“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号召下,“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产业模式逐步构建起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竹坪人喊着“远学下庄、近学竹坪,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口号踏上了从传统农业到特色农业的转型之路。

万事开头难。望着灾后的满目疮痍,部分生活困难的村民不愿苦等开花结果的日子,很多人持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可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打消顾虑,让群众吃下“定心丸”,镇村干部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在滑坡土方、乱石山上开山放炮种下了一棵棵致富的苗子,党员干部分组包片做群众思想工作,群众的信心渐渐开始增强。时光一晃而过,天天等、夜夜盼的竹坪人,终于等来满山橘子树结上了金果果,实现了从洪灾废墟开荒拓土到“红票子”装满“钱袋子”的转变,从此打开了致富增收的大门。

从确定以发展柑橘特色产业为目标那天起,竹坪党支部就专心带领全村人民一心一意种柑橘,按照“五化要求”(技术高端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管理规范化、产业生态化),通过专业技术团队的培育、优秀年轻人才的回引、致富能手的选育,结合党员主题党日、田间讲堂及各类以会代训传播技术、选育能人、表彰先进。现在的竹坪人,个个都能说出点柑橘管护技术来。考虑到季节不等人,老弱病残家庭缺劳动力等因素,村支部还依托部分党员干部、技术骨干成立了社会化服务团队,为村里甚至镇外县外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人均年收入增加8000余元。

“红票子”装满“钱袋子”

如今的竹坪,家家都种上了柑橘树,户户都受益于柑橘产业。全村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种有柑橘8000余亩,人均种植面积达1.5亩,品种从最初的纽荷尔脐橙,延伸到红肉晚橙、晚熟沃柑等多个种类,年产量超过1万吨,产值达到5000余万元,户均年收入2万余元,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培育10亩以上种植大户70多户,一跃成为云阳县柑橘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产值最高的村,实现了“建柑橘村,打柑橘牌,发柑橘财”的梦想。竹坪村选送的柑橘荣获重庆柑橘“果王”“绿色产品”等美誉。

竹坪的柑橘产业,实现了党员集体带动,社会化服务团队互动,群众手拉手共管,利益大家共享的良好氛围。柑橘成了竹坪人的致富果,柑橘产业铺平了竹坪人的致富路,带动了全镇柑橘产业良性发展,截止目前,双龙全镇发展柑橘种植3.5万亩,建成专家大院1处,建设设备一流的洗选中心1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勤耕耘中,竹坪人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接下来,竹坪党支部正在思谋通过“党建+”模式,推动柑橘产业提能升级,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促进产业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

亿元村不是最终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才是竹坪明天的生活画卷。竹坪人正在按照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在柑橘产业中努力实现生产、管护、销售的现代化,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贡献力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汤钟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dfdt/119337.html

(0)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