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乡村文旅特色IP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是继承和发扬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底蕴深厚,如何发挥乡村文旅产业优势,推动乡村文旅发展是当下我们面临的时代命题。因此,我们在谋划和建设文旅项目的同时,要将坚持把乡村和旅游结合起来,把文化和产业结合起来,把活动和宣传结合起来,全力打造乡村文旅特色IP。

一、依托农业产业打造农文旅融合IP

创新和发展“农业产业主导、基础设施配套、文化旅游赋能”的产业融合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促进产业资源的相互转化。一是延伸延展产业链条。通过政策引导、科技推广、龙头带动、品牌引领等举措,加强对农产品质量、供应、运输、深加工等方面的引领指导,不断延伸现有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二是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依托现有农业产业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招商引资和科技乡下,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分门别类地打造鲜果采摘、露天烧烤、农家餐厅、丰收菜园等特色配套服务,不断推动农业向第三产业靠拢。三是强化市场化运营。充分依托当地“强村公司”战略部署,坚持“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的发展模式,利用乡村资源优势吸引社会资本加入,引入专业运营开发团队,既能有效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又能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此外,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重谋划布局和方案研判,避免出现同质化竞争情况。

二、结合风俗传统打造本土乡村文化IP

充分挖掘当地乡村文化底蕴深厚,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继承发扬当地特色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文旅纵深发展。一是着力提取核心文化元素。找准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发掘乡村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充分利用名胜古迹、名人轶事、传统农业等,讲好本地故事、挖掘本土文化,如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瓷器文化、村居文化等,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乡村文化IP,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文化内涵。二是立足特点打造示范。谋划“示范点、精品线、旅游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将乡村文化与旅游主题绑定,充分结合当地文化特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打造特色乡村文旅示范区,从而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三是要保护与开发并重。乡村民俗文化重在继承和发扬,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古建筑、古遗址等方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坚持正确的宣传思想文化传承,延续乡村民俗文化血脉。

三、探索“旅游+”打造乡村文旅品牌IP

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推动提升乡村旅游影响力,最关键的就是要。一是打造农业生态品牌。充分依托现有生态资源,总结和提炼废弃矿山修复成果,有效利用水资源保护成果,全力推动生态文旅项目、特色产业项目,将“土山洼水”打造成“青山秀水”,发展农业生态品牌效应,打造绿水青山、宜居之地。二是打造农事体验品牌。充分依托和美乡村、“农业迪士尼”、生态文化旅游区等乡村文旅项目,通过近郊游、“上山下乡”、亲子体验、产学研示范等方式,结合“水产品文化节”“丰收节”“赏叶节”“荷花节”等活动,在观光农业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农业体验品牌。三是打造农特产品品牌。加强对全区特色农产品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将当地现有特色农业产业进行全流程、全方位管理,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四、创新村企互联打造乡村共富共建IP

牢记国有企业使命担当,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千万工程”在江夏落地生根。一是村企互联聚合力。在建立“党建建在项目上,项目建在党旗下”共建品牌指引下,大力开展乡村文旅项目建设,打造党建示范村,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片区大党委,建立村民议事会,乡贤促进会等自治组织,引导村民回流,留住农村烟火气,打造联对标杆村。二是村企共建美好家园。国企资本关联乡村资金,协助村民采取流转、入股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参与到项目“谋、建、运、管”等各个阶段,本着宜茶则茶、宜渔则渔、宜稻则稻、宜果则果的原则,探索“两山理论”路径,开拓农村产业新业态。三是村企共奔致富路。进一步探索深化“片区互动、流域联动、区域行动”新格局,打通“产业、人才、治理、设施、文化”等交互壁垒,村企共力打造“产业与文化融合,固本与创新齐驱”的共富示范,同时,劳务用工向村民倾斜,带动村民实现“门口就业、就近就业”,从而打造一系列具有乡村特质、品牌内核、独特价值的乡村共富共建IP。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国资小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dfdt/158405.html

(0)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 2023-12-02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