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一百”工程凝聚乡村振兴“硬核力量”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委组织部 喻翔

近年来,贵州省万山区坚持以抓党建乡村振兴为主线,探索实施“五个一百”工程,激励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坚强人才支撑。

配强百名头雁队伍。一是严格标准选。以换届为契机,注重从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中选任村干部,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和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有效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截至目前,选举产生村(社区)“两委”594人,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占比达100%、学历年龄实现“一升一降”,全区83个村(农村社区)建立合作社,村“两委”人员到村合作社担任职务190人。二是多措并举育。开展新任村干部理论和党建业务轮训,组织到田间地头、产业发展一线实地取经,举办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擂台比武”,通过研讨比武、观摩比武、田间比武等方式,推动提能培优,同时实施学历技能提升“双百计划”,全面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2022年,共组织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力量251名参加“村干部学历技能提升班”。三是从严从实管。常态化开展村“两委”成员背景审查,按照“党管干部、凡进必审、凡动必备、从严管理”原则,对103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资格联审,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档案室和档案。同时强化村干部廉洁履职监督,开展任期、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分类制定“小微权力清单”,坚持村级重大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实村级事务民主监督,让村级权利事项更加透明,确保村干部全心全意为村工作、为民服务。

选派百名干部驻村一是精准化选派。按照“分类覆盖选派、规范程序选派、按需精准选派”原则,持续向“五类村”选派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坚持定村、定人、定标、定责“四定”原则,确保人岗匹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做到选得优、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截至目前,共选派56名驻村第一书记和112名驻村干部到村履职。二是系统化培训。重点围绕基层治理、疫情防控、集体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实战本领。截至目前,已完成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全覆盖培训,选派30名驻村干部参加上级调训。三是规范化管理。明确组织部、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定期开展督促指导,对作风漂浮的驻村干部进行问责,同步追究乡镇(街道)和派出单位的监管责任。围绕“一宣六帮”等内容,采取述职评议、满意度测评、查看资料等方式对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进行半年考核和年终考核,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作为选拔任用、晋升职级、交流使用和调整撤换等重要依据。四是多元化激励。注重在驻村帮扶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表现优秀的驻村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按照每年2~4万元标准安排驻村工作经费,严格落实生活补助、缴纳人身意外保险、组织健康体检、定期开展谈心谈话等关心关爱措施,做到日常生活关心、重要节日关怀、关键时刻关爱。2022年以来,共提拔使用驻村干部10人,晋升职级34人,开展谈心谈话600余人次,派出单位到村指导工作1800余次,协调项目71个,解决资金406.8万元。

储备百名后备力量。一是拓宽选人渠道。建立村级“后备力量库”“人才储备库”,常态化开展摸底调研,从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中推荐选拔,按程序纳入培养。截至目前,共纳入台账管理村级后备力量217人。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动态管理两个库,及时将后备干部年龄、学历、政治面貌、身份类别等基本信息纳入台账进行跟踪管理,实时维护更新。同时建立“2+1”结对帮带制度,明确1名县级领导、1名区乡干部、1名村干部从思想、工作、业务知识等方面进行“传帮带”,帮助及时成长成才。三是开展培育提升。组织“人才储备库”人员到乡镇(街道)、村(社区)、产业项目上开展社会实践,组织“后备力量库”人员到村(社区)跟岗锻炼、列席会议、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对服务能力好、发展能力强、群众认可的,及时通过选举程序选入村党支部深入培养,打造全链条式培育模式,让后备力量有为更有位。

发挥百名人才优势。一是引入优质人才。在外乡贤、创业大户、国企职工等纳入春晖台账管理,通过发放倡议书、上门拜访等方式,争取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支持,吸引更多春晖力量主动回村发展。同时选派选调生、新录用事业单位人员等“五个一批”大学毕业生62名到村任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高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截至目前,共成立春晖社100个,纳入春晖力量台账管理3000余人,礼聘春晖使者931人,累计募集春晖产业发展资金、公益基金280余万元。二是引进专家团队。整合8名省、市科技特派员组成科技服务团,深入一线开展农业技能培训10次500余人。同时全力支持聘请、引进职业经理人、专业团队方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其中木耳产业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专家团队技术支持,在菌种研发、产品精深加工、废旧菌棒综合利用等方面均有长足进步,多彩木耳等科研成果率先在万山落地,袋装木耳产量提高6倍,一级标准以上超70%。三是下派专技人才。印发《万山区2022年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工作方案》,激励引导142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创新创业,调整选派30名农业技术人员服务全区10个坝区,开展技术指导400余次,解决问题38个。同时下派89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各乡镇(街道)卫生院进行医疗结对帮扶,65名城区教师到乡镇薄弱学校开展支教服务,带动提升乡村教育、医疗水平。

培育百名产业能人。一是实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根据乡村振兴对不同层次人才需求,实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重点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种养能手、农村创业创新者等培训和培养,切实培育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截至目前,共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71人。二是实行“致富带头人”培育。依托实训基地、职业院校等平台,组织开展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暨科技致富“二传手”培训等,重点把带动能力强的雁归人员、致富能手、产业发展带头人等纳入培育对象,采取理论讲解、现场操作、咨询解答等方式手把手传授实用技术知识,切实提升致富带头人综合素质,为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聚才蓄水、储备精兵”。2022年,共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62人、科技致富“二传手”126人。三是实行“本土人才”培养。扎实做好本土人才管理使用,加大培养力度,整合科技特派员、农业技术人员到产业点开展技能培训,扎实开展“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有力促进本土人才“量质齐升”。2022年,共举办农业技术座谈会(培训会)15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981人,培训农户1800人次。

(0)
上一篇 2023-02-11
下一篇 2023-02-1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