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 莫让包村“形式化”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台源镇人民政府 李伯钧

基层治理实践中,包村干部是联系乡镇与村(社区)之间的“纽带”,既要担负起上传下达的“特殊使命”,又要指导好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是基层事务中名副其实的“多面手”。同时,作为直接服务于百姓的干部群体,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广大包村干部应时刻牢记自身责任重大,自觉扛起肩上重担,“跑好最后一公里”,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切莫让包村流于“形式”。

以“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调研精神走好“包村路”,当好乡村“铺路人”。近年来,包村干部队伍结构呈现年轻化趋势,乡镇党委政府希望年轻干部通过包村历练积累农村工作经验,同时利用自身敢拼敢闯特质给农村注入活力。从“学生”到“干部”的角色转换中,面对基层棘手问题时容易暴露出工作方式方法欠缺、考虑问题不周等弊端。在包村工作中应充分发扬调研精神,以一名“探险家”的角色定位自身,不能让办公室“束缚”手脚。李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作为包村干部应自觉把农村当成“主战场”,通过在田间地头多看看、与老百姓多谈谈、向村干部多问问,对村里的基本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对发现的问题逐一研判分析、对未来的发展合理规划,包村的“第一粒扣子”才能“扣紧、扣实”。

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搭好“包村桥”,当好群众“知心人”。包村不能只是“身到”,还得“心到”。包村干部在传达上级政策方针时,要时刻提防“开开会”“念念稿”“拍拍照”等突出问题,不能忽视与党员群众“心与心”之间的交流,要将党的好政策运用到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中去。会议只是工作开展的一项“例行程序”,向群众解读政策、倾听群众的声音、走进群众的内心才是推进工作的关键。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必将延续,唯有形成“干群一心”的浓厚氛围方能“破局”。包村干部要主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不要以“乡镇干部”的高姿态对群众“指手画脚”“不闻不问”,要在平时的走村串户、嘘寒问暖、促膝交谈中“多混脸熟”,哪怕打个招呼、唠下家常,也是包村工作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分。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真抓实干过好“包村关”,当好振兴“代言人”。包村干部应常怀忧患意识,以“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工作干劲树立优良作风。在“安保维稳”和“底线底板”两项重大任务之下寻求发展,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绝处逢生”正是我党屡次经受考验、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的“看家本领”。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挺身而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包村干部要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担负起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要立足于脚下的“一亩三分地”,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谋发展,当好村里的“指导员”“协调员”,成为激发干群干事创业热情的“润滑剂”,努力将自身打造为“万金油”一般的存在!可以是田间小路、可以是村中小屋、也可以是党员之家,哪里有需要,包村干部就应当在哪“现身”,振兴之路上离不开这一抹抹奋斗的身影!

(0)
上一篇 2023-05-18
下一篇 2023-05-1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