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神仙眷侣”:点亮山区学子的一束光

近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忻元华、滕崇夫妇退休后参与支教的事迹,8年来,夫妻俩义务支教17所学校,先后为一万三千多名学生上课,在多个偏远地区留下了爱的足迹。他们的事业和爱情故事也因此成为了一段佳话,被网友称为支教界的“神仙眷侣”。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夫妻俩退休后没有听从孩子的“劝阻”留在宁波,而是选择奔走于艰苦偏远的山区。他们一前一后相伴踏上山区支教之路,不只是因为“伉俪情深、琴瑟合鸣”的默契,更是因为有“秉烛铸魂、为国育才”的一片丹心。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初心的坚守,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启示着广大党员干部,值得深思细学。

致敬他们“不忘初心、勇毅前行”的那份坚持,汲取“奋楫扬帆再出发,笃行不怠启新程”的奋进之力。时间回到2015年,时年69岁的忻元华在看到一则去江西上饶山区支教的消息后,便毫不犹豫报了名,成为队伍中年龄最大、也是唯一的科普志愿者。2019年,滕崇退休后也加入到了支教的队伍中。从此,他们便一直相伴在支教这条道路上。“我们搞了一辈子教育,如果在晚年还能够为孩子们做点什么,那么当我们老到不能行动时,至少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事!”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不断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因此,作为年轻干部的我们,更当坚守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将对党忠诚植入灵魂,把不负人民深入骨髓,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致敬他们“三尺讲台、一心为学”的那份热爱,厚植“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们说,“只要身体允许,这条支教路就仍会继续。”2021年8月底,忻元华被确诊为前列腺癌。医院要他马上动手术,但他已经约好十月去大凉山支教不能爽约。滕崇懂丈夫,在跟医生确认病情在短时间内可控后,她毅然陪丈夫前往大凉山支教,支教结束后忻元华才安心接受手术。“忻老师,谢谢你,我长大想走出大凉山......”“滕老师,这么多年您是跟我说话最多的人。”纵使饱尝艰辛,他们也表示,“能为山区孩子做点事,值得。”“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新时代党员干部唯有怀着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始终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急难愁盼挂在心上,血脉里沁入对群众的感情,才能在行动上践行为民初心。

致敬他们“有一分热,发一份光”的那份无私,弘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滕崇退休前是高校心理健康咨询教师, 大山里留守儿童居多,加之学校大多没有专业心理老师,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老师们也总面临“一天能急哭好几次”的窘境。 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滕崇还要给老师上心理培训课。在一所中学支教时,滕崇关注到一名男生,平时基本不跟同学搭腔,她便一有空就找他聊天,在滕崇的帮助下,这位自卑而敏感的男孩慢慢打开了心结,后来他还上台表演节目。滕崇感到特别欣慰。从科普支教到心理咨询,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点燃了山区孩子生命的希望之光、照亮了乡村学子的前行之路。作为党员干部,当立足自身岗位职责,以“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奉献担当,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强国建设中苦干实干,书写新征程上的壮美篇章。

(0)
上一篇 2023-06-15
下一篇 2023-06-15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