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四气”让主题教育在基层“提鲜增味”

四川省射洪市委组织部 汪洋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抓好第一批、第二批主题教育的衔接联动提出要求,为基层开展主题教育提供了遵循、明确了方向。第二批主题教育更加贴近基层改革发展一线,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汲取经验、笃定方向、坚定意志,始终砥砺“放使干霄战风雨”的精气神,在主题教育中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把深学思想的自觉体现在调查研究、除陋去弊、为民办事上,确保主题教育在基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苦学理论“长志气”,烹出信仰“甜味”,让思想的甘露润泽大地。思想光芒之所以耀眼是因为经历了时光的磨砺,追寻思想根源、把握思想脉动、感悟思想伟力,必须从最基础的理论学习开始,读原文知其意“日进一步”,学原著识其义“厚积薄发”,悟原理“通内外”掌握规律,在反复的通读中细品真理的“甜味”,在原著中深刻感悟思想的“澎湃”,一字一句苦修、逐词逐段精研,切实读懂蕴含深意,夯实思想根基。广大党员干部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主力军,要把“学思想”放在第一位,做到认认真真读、勤勤恳恳学、踏踏实实悟,在创新理论的历史脉络中获取自信主动,从伟大思想的产生轨迹中汲取前行力量,以学的深度厚植理论根系,以读的广度浇灌理论绿叶,以悟的厚度绽放理论花朵,不断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自信和志气,深刻把握和更好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确保理论自信、内心笃定。

  深入一线“接地气”,体验苦乐“滋味”,让基层的旋律高亢有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走遍千山万水难以感知田野的芬芳,不“接地气”就难以有干事创业的“底气”。关于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基层作为支撑我国发展的基础所在,基础不牢固就会根基不稳定,只有做到深入基层、感知基层、了解基层才能更好地强基固本、稳中求进。新征程上,我们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以“四不两直”绕过“前院”看“后院”,多一些“不打招呼”的走访,少一点“走马观花”的过场,坐在一条板凳上获得第一缕真情,在田间地头、车间工厂、村坝院落获取第一手资料,走向乡村,走向振兴发展的一线,切实把“重实践”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打破“办公室里都是困难”的思维,开启“下去调研都是办法”的路径,以体验基层的苦与乐感知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滋味”,在一线获得打开基层工作的“金钥匙”,确保方法正确、路径明晰。

  感知人间“烟火气”,彰显发展“美味”,让情怀的种子厚植心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的感受是检验工作的第一要求和唯一标准,尤其是看似寻常也稀奇的“人间烟火”是最具说服力的群众工作。第一批主题教育中,全国上下认真学习应用“枫桥经验”“浦江经验”,聚焦发展短板、民生难题、社会治理中的难点、堵点、痛点,着重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注的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急难愁盼事。基层作为与群众生活距离最近的地方,要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紧盯基层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做工作、干事业,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果为人民所享用,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拿出拼劲、闯劲、干劲,始终牢记“实干为民”办好事、做实事、成大事,边学习、边整改既要“思想上出汗”更要“行动上给力”,以干事创业为民造福的实际,在共享、共建、共赢中彰显发展的“美味”,让贴近群众的“人间烟火气”持续升腾,确保厚植情怀、实干为民。

  检视整改“注真气”,祛除作风“虚味”,让勤廉的新风氛围拉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其中发现问题是前提,分析问题是关键,解决问题是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主题教育都把检视问题放在重要位置,督促党员、干部正视和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问题,以新风正气振奋人民群众发展信心,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力量。基层连着千家万户、千秋基业,主题教育的成效能否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事关大局、全局,解决问题不彻底就会留下“旧疾”“顽疾”“固疾”。面对新一轮的发展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必须要把检视整改放在重要位置,着力在“强党性”上下功夫,为检视整改注入“真气”,刀刃向内不断祛除作风方面的“虚味”,自我革命打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隐疾”,“一竿子插到底”盯着重点部位、重点领域、重要工作发力,不搞“差不多”就行的面子工程,不做“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以真抓督促实改,以真改推动做实,确保真抓实改、落地见效。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4-01-24
下一篇 2024-01-24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