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平“语”近人》里的文化脉搏

浙江省嘉兴市农业农村局驻海宁市斜桥镇新农村选调生 张一恒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播出。第七集聚焦“文化建设”这一主题,由“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等典故切入,深刻探讨文化建设的价值内涵和实践路径。

广大文化工作者要紧扣跃动其中的文化脉搏,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把握好“上与下”“虚与实”“古与今”三对辩证关系,肩负起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上下兼听,让文艺创作行之有向。文艺带有突出的意识形态性,也必然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我们所从事的文艺,是社会主义文艺,文艺事业要想繁荣发展,就不能背离党的领导。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这就要求广大文艺创作者既要上听党声,也要下听民声。要自觉维护党的文化领导权,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不偏不倚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路线,在文艺战线的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想明白文艺“源自于谁、服务于谁”的首要问题,坚持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回应人民需要、倾听人们评价、鼓励人民参与,以源源不断的文艺创新创作培育壮大人民的精神家园。

虚实并举,让文化建设行之有道。文化建设是一项“以文化人”的工作,“文”固然是务虚的,但“化人”却是务实的。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强调,“必须虚实结合,尤其是虚功一定要实做 ”。这为以文化人、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实践指明了方法路径。要通过大力培育文艺精品力作、完善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鼓励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等途径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实实在在的文化载体。要立足世情、国情、民情的实际变化,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深度应用5G、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培育壮大线上展播、数字创意、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实现文化载体的创新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古今相济,让文明复兴行之有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宏大课题,描画了“中华文明重焕荣光”的美好愿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传统文明延续发展达到的现代形态,是古今相融、“新陈代谢”的结果。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故事,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坚持“第二个结合”的实践导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现代的存在形态和表达形式,回答和解决好文明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引领人民不断坚定文化自信。要以当代之精神,增文明之魅力,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阻击、航空航天等当今伟大实践中萃取题材、提炼价值、构筑精神,讲述好时代故事,传播好时代声音,不断为中华文明注入现代活力、拓展新的内涵。

本文信息来源自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4-03-02
下一篇 2024-03-02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